图游崂山仰口P1
仰口湾风光旖旎,邻近山上名胜繁多。1993年5月开始兴建仰口旅游度假区。去年4月听涛前往仰口一日游,春光明媚、惬意无限。只因听涛第一次游览,迷恋景色边走边拍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在寿字峰遥望300米之上的觅天峰,感叹时间的飞逝,只好打道回府,也留下了再游仰口的最好理由。
今年5月2日听涛又一次来到仰口,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听涛在游览的时间上有了合理的搭配,终于如愿以偿地登山了觅天洞,也就有了 《实拍60幅图片详解崂山仰口“通天奇洞”——觅天洞》的博文
,应博友要求,听涛在本篇博文中用百幅图片为博友们展示图游仰口风景游览区。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景区的东北部。景区岚光霭气中群峰峭拔,争奇斗妍,翠竹青松里掩映着“海上宫殿”太平宫;关帝庙置身苍松山楸间,前临涧水、襟倚翠竹。悬崖峭壁下隐蔽着诸多奇石怪洞:有载记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的咏崂山景物诗21首的白龙洞;历代道士练功之地犹龙洞;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块巨石构成的白云洞。在有名的狮子峰巅可欣赏动人的奇观"狮峰宾日",峰下可仰观迷人的胜景"狮岭横云"。此外,景区中的上苑山、将军崮、中心崮、二仙山、钻子崮、觅天洞,以及仰口湾、雕龙矶、峰山岬角无不是山峰、海湾秀色尽现。宽阔平展,沙质优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滩则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场。
到仰口风景区乘汽车有3条公路可以到达:一条是走南线,从太清宫风景游览区、棋盘石风景游览区沿海岸边的环山公路到仰口景区;一条是从李村经夏庄镇北行到惜福镇,再由惜福镇东行经王哥庄南行到仰口;一条是或从沙子口经汉河、柳树台、北九水、大崂观,或从李村经北宅到大崂观,再从大崂观经劈石口去王哥庄,由王哥庄南行到仰口(文字参考网络)。
图游崂山仰口P3
远眺太平宫,太平宫殿宇呈“品”字形,周围奇洞摩崖、异石俏峰纷呈,构成著名的旅游景区。 上图上方是狮子峰,奇峰耸起,背海面山,酷似张口雄居巨狮。上面刻有明山东提学邹善所题“山海奇观”,字径
40公分。近峰巅处,友谊形如狮吻的洞厦,内可容10余人。洞壁上石刻重叠,字迹依稀可辨。有明代蓝田、陈沂等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的题刻,以及金代游人明昌五年(1194年)的题字。狮子峰上是观海上日出佳地。“狮峰宾日”、“狮岭横云”均为崂山胜景。
图游崂山仰口P4
http://s13/middle/51c649f2ga8b6a0a8cc1c&690—— 魅力青岛【116】" TITLE="【实拍】百幅映画:图游崂山仰口风景区 —— 魅力青岛【116】" />
图游崂山仰口P5
话说“太平晓钟”
太平宫座落于崂山东海岸仰口湾西侧,是崂山现存寺观中有史料可考的最古老的道观。据史料记载,太平宫始建于宋初建隆元年(960),是宋太祖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后拨款修建的。初称“上苑宫”,又称“太平兴国院”,元初改为现名。太平宫在历史上虽经数次维修,但选用的建筑材料原则上都遵循了宋代建筑的特色,沿用明代以前黑色筒瓦和板瓦组合的材料,故而保留了原建筑的古朴风格。山门照壁上大书“海上宫殿”4字,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之手,背面刻有《太平宫记》。宫内为二进院落,正殿建于后院,前院分东西两院,东院建钟亭一座,内悬一口大钟,旁有石碑,刻“太平晓钟”4字,敲响后声鸣谷底,余韵可传至十多里外,称“太平晓钟”。
如果观察的仔细,可以发现:钟亭石柱上刻有一行小字:“大清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吉日立”,但钟上铸的却是“光绪十八年谷旦韩同茂号庙捐敬献,无锡南门许和记造”。原来在修建钟亭时铸造的钟已丢失,现在我们看到的钟据闻是后来由即墨金口移来的,重约343公斤。钟的四面分别铸刻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万古千秋”、“八方大吉”字样。下面画刻着《易经》中的八卦爻象图,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以及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节。过去宫中道士在不同的季节中按不同的八卦方位在钟上敲击,为天下老百姓祈求太平。这口钟的钟声清脆宏亮,余音缭绕,经久不息,整个上苑山都能听到宫里传出的钟声,故“太平晓钟”也称为“上苑晓钟”。
在诸多记载崂山景致的诗文中,最早记述“太平晓钟“的诗句出自清代山东巡抚崔应阶的《闻晓钟登狮峰观日出》一诗:“枕上初闻晓寺钟,起来月色尚溶溶。”此诗镌刻在通往狮子峰路旁的石崮上。据史料记载,钟亭原立的石碑已毁,现在的石碑是1982年重新镌刻的,由王梦凡书写。阳面书“太平晓钟”,阴面刻诗两首,曰:“闻说仙方蛇化龙,昔人曾此得相逢。丹砂也是痴人梦,好听太平半夜钟。”“黄金足赤从来少,白璧无瑕自古稀。魔道分明浓划线,是非不许半毫移。”前首由清代进士韩梦周所作,韩梦周是潍县人,幼时家贫好学,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曾微服夜出,偶过茅屋闻其读书声,赞许之余,便经常用自己的薪俸资助他,后来,韩梦周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考中进士,任安徽来安县知县。后首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臧克家1981年游崂山时即兴而吟的(文字来自网络)。
图游崂山仰口P9
图游崂山仰口P10
东院有钟亭,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图游崂山仰口P11
图游崂山仰口P15
图游崂山仰口P18
图游崂山仰口P19
华盖迎宾 沿着去觅天洞的石阶路上行,可见两侧各有一株高近10米,树龄300年以上,明末清初栽植的古老赤松。道旁的两块巨石:“疑是幻境”、“华盖迎宾”,分别为1937年时任即墨县长
孙文彬、原山东省省委书记高启云草书。赤松枝干游龙般地交织在一起,宛若华盖(古帝王所乘车子上的遮蔽物),山风吹来,枝叶随风摆动,像是欢迎游客的到来。“华盖迎宾”系原省委书记高启云草书。
图游崂山仰口P22
图游崂山仰口P23
犹龙洞 犹龙洞位于翠屏岩下,为天然石洞,原名老君洞,内祀太上老君。山东提学邹善游览太平宫时,即墨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老君,犹龙也”之意,提议改名为“犹龙洞”。
洞口右侧石壁上,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道德经》第一章全文摩崖石刻。
别有洞天
图游崂山仰口P30
http://s1/middle/51c649f2ga8b7348668a0&690——
魅力青岛【116】" TITLE="【实拍】百幅映画:图游崂山仰口风景区 —— 魅力青岛【116】" />
图游崂山仰口P31
http://s6/middle/51c649f2ga8b7352e2d75&690—— 魅力青岛【116】" TITLE="【实拍】百幅映画:图游崂山仰口风景区 —— 魅力青岛【116】" />
图游崂山仰口P32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石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也上不去,凡是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就可以在上面按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就能从大自然中接受到大量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传说这些星图就是当年刘若拙练功时留下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上图:通往混元石的石阶是后人凿上去的。
图游崂山仰口P34
此洞的洞项是块大圆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分别代表“九星”、“九宫”、“五行”、“六仪”,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
图游崂山仰口P35
http://s9/middle/51c649f2ga8b7382938b8&690——
魅力青岛【116】" TITLE="【实拍】百幅映画:图游崂山仰口风景区 —— 魅力青岛【116】" />
犹龙洞与混元石
沿太平宫后墙上山走不多远,有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其中一块极像一只巨鳌。3块巨石组成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深阔宽敞,可以容二三十个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他的7位弟子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称为“老君洞”。明朝庆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数游崂山,觉得洞的名称有嫌过俗,陪同前来的即墨县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中“老君,犹龙也”的文字改此洞名为“犹龙洞”,并书文刻石以记之,在洞额上刻有“别有洞天”4个字。洞口右侧石壁上镌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所书《道德经》的摩崖刻石,笔画流畅,功力深厚,为不可多得的书法刻石。
道教哲学理论把字宙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是指整个宇宙处于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后来“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宇宙方才定型,这就是混元阶段;太初是人类及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的阶段。前面我们讲过,道教以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比喻修身炼功的高度,“混元”就是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可想而知,能达到“混元”这个层次决不是一般的高度,这也是现代气功科学中所提的“返还先天以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图游崂山仰口P37
【相关链接】混元石无独有偶:混元石在莎萝坪南登山跑东侧,为一块天然巨石。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此石就在这里,女娲炼石补天,曾选中此石,然而石顽冥不化,无意补天,只想成为洪荒时期的见证,故名混元。
由于石的高大与平整,石上题刻较多。石南有
“莲屏松柱”四字。石西有诗刻:“华岳在天上,飞烟荡浩胸。苍生伫雷雨,比翼跨苍龙。”石对面西崖壁有飞瀑奇观。
百年老树吐新芽
图游崂山仰口P93
http://s12/middle/51c649f2ga8b67ef7a77b&690—— 魅力青岛【116】" TITLE="【实拍】百幅映画:图游崂山仰口风景区 —— 魅力青岛【116】" />
仰口索道单程35元,往返60元。听涛建议:仰口风景区海拔不算高,最好步行上山,如果上山乘坐索道一些景点就会错过;如果累了可下山时乘坐缆车。
崂山仰口的传说
崂山,耸立于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使得在海边拔地崛起的崂山风光尽显。古人称崂山是“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很多传说和故事又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棋盘石和仰口的来历,便是其中的一粟。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崂山脚下有位年轻樵夫上山砍柴,他漫山遍野边走边砍,累了便来到山上的巨石稍事休息。当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远远望见棋盘石上有两位老者在下棋,他好奇地攀岩而上,见两位气度不凡的老人端坐棋盘两旁,一位留有白胡须,另位则为黑胡须,棋间虽旗子飞来飞去落于棋盘间,但始终未见二者动手摆动棋子,亦未能听到仙者言语。樵夫惊异过后,不禁被棋盘上的布局吸引其中,黑白两色棋子,虽似“四子棋”,但却风云变幻、精彩纷呈,于是樵夫也不言语,静静立于棋盘旁观棋揣摩。
樵夫偶尔抬眼,却见身旁的青草时而黄、时而绿,好似无数眼睛一开一闭,心中也有一丝称奇,但贪恋棋局并未在意。二位仙人见他渐渐入迷,未有去意,便对樵夫说:小弟回家吧,年代已经很久了。樵夫虽然听后不解,但也只好抱拳离去。
回到家中,樵夫见到自家房屋破旧不堪,早已无人居住,更不知亲人去向何处,一瞬间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年代很久了”所示含义,认定二位长者乃是仙人无疑。
于是他转身奔出村外,一口气追到海边,只见两位仙翁脚踏浪尖飘然东去。樵夫一急,大声叫道:“仙师,等等我!”原来他也想成仙。仙翁回头笑道:“你要是能跟上来,便带你走!”樵夫不顾一切地下海就追,一会儿工夫海水就淹到了脖子,下巴也浸在水中。仙翁回头一看,觉得樵夫痴心不改、诚信意决,便说道:“仰口,仰口,”樵夫赶紧仰起口来,刹那间,自己的身体飞升起来,紧步仙翁身后,东渡而去。
因为樵夫诚心打动了仙人,升仙有道,人们就把这里称为“仰口”。
图游崂山仰口P99
二
似曾昨日过神仙 为何如今石静娴
洗尽喧嚣空山路
静待天师返人间
三
你寿我寿他也寿 生愁活愁死也愁
不烦不攀不争抢 更欢更乐更闲悠
四
都想有福寿 谁知福寿期
有福寿者少 福寿乃天惜
五
乱石围起一丛蓉 群花溢出几香风
何在荒野含春笑 犹如娇娘待闺中
六
何人在此惹苍天
一分为二动雷颜
人定胜天成笑语
自然和谐两合欢
七
玉帝备果送瑶台 王母遗桃在崂嵦
赤松列队防凡世 洒下彩云盖起来
八
混元石上混元图 是星是棋是神巫
何人能解此仙物 岂愁和谐世界舒
-
百张美图赞仰口
春来崂山景象优
道家混元石上立
寿峰堪比云门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