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公园印象(3) —— 皇穹宇(回音壁)

标签:
远足的夏天乘着动车去旅行北京天坛公园(3)听涛视觉原创旅游 |
分类: 走遍中国 |
图1:
图2:
喜欢北京,喜欢皇城。
喜欢对称式构图
图6:
图8:
回音壁原理示意图
皇穹宇,也叫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为今式。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檐柱、金柱俱8根,南向开户,菱花格隔扇门窗,蓝琉璃槛墙,东西北三面封以砖俱干摆到顶。殿内穹窿圆顶,正中贴金盘龙藻井,贴金双龙天花,金柱贴金缠枝莲,内外施金龙和玺彩画。殿内正中有前圆后翘角石须弥座,座高1.51米,径2.53米。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开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周围的围墙呈圆形,起到传音的作用,因此也叫回音壁。
图12:
图13:
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面阔各五间,结构为单檐歇山顶,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文字来自百度)。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