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犹龙洞与混元石
沿太平宫后墙上山走不多远,有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其中一块极像一只巨鳌。3块巨石组成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深阔宽敞,可以容二三十个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他的7位弟子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称为“老君洞”。明朝庆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数游崂山,觉得洞的名称有嫌过俗,陪同前来的即墨县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中“老君,犹龙也”的文字改此洞名为“犹龙洞”,并书文刻石以记之,在洞额上刻有“别有洞天”4个字。洞口右侧石壁上镌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所书《道德经》的摩崖刻石,笔画流畅,功力深厚,为不可多得的书法刻石。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石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也上不去,凡是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就可以在上面按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就能从大自然中接受到大量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传说这些星图就是当年刘若拙练功时留下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P10

此洞的洞项是块大圆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分别代表“九星”、
“九宫”、“五行”、“六仪”,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
P11

道教哲学理论把字宙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是指整个宇宙处于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后来“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宇宙方才定型,这就是混元阶段;太初是人类及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的阶段。前面我们讲过,道教以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比喻修身炼功的高度,“混元”就是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可想而知,能达到“混元”这个层次决不是一般的高度,这也是现代气功科学中所提的“返还先天以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P12

-
2010-04-27 19:20:04
-
-
混元石上混元图
是星是棋是神巫
何人能解此仙物
岂愁和谐世界舒
P13

P14

【相关链接】混元石无独有偶:混元石在莎萝坪南登山跑东侧,为一块天然巨石。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时,此石就在这里,女娲炼石补天,曾选中此石,然而石顽冥不化,无意补天,只想成为洪荒时期的见证,故名混元。
由于石的高大与平整,石上题刻较多。石南有
“莲屏松柱”四字。石西有诗刻:“华岳在天上,飞烟荡浩胸。苍生伫雷雨,比翼跨苍龙。”石对面西崖壁有飞瀑奇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