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2009-05-19 20:32:50)
标签:

听涛摄影

百花苑

雕塑

视觉

文化名人

心情日记

原创

文化

分类: 魅力青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1:

 

 写在前面

 

    在青岛生活时间虽然不长,却是他一生中最旺盛、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位文化名人便是老舍先生(1899—1966),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被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的唯一作家。1934年至1937年他在青岛生活、工作了3年。


   1934年8月,老舍先生应山东大学文学院聘约来到青岛,初来时住在山东大学后面的一所西式平房里,现在的登州路10号。这里住家少,生活不便,过了旧历年,就搬到靠近海滨的金口三路2号一所庭院小楼里,这里绿草如茵、清静宜人。臧克家在《老舍永在》中回忆说:“一进门,小院极幽静,草坪碧绿,一进楼门,右壁上挂满了刀矛棍棒,老舍那时为了锻炼身体,天天练武。”老舍在他的《樱海集》序中对这所庭院又是这样描述的:“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绿海。”

    老舍先生来青岛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和创作。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说:老舍很少有时间游览青岛的风光,他每天忙着看书,查资料、备课、编讲义和接待来访的同学,他老是感到学识不丰富,唯恐贻误人家的子弟。在这栋小楼里,老舍写了散文《西红柿》、《丁》、《避暑》和小说《月牙儿》,这些作品收入在老舍的《蛤藻集》和《樱海集》中。老舍将书名取为《樱海集》,是因为他爱樱花和大海,樱花和海又是青岛的两个象征。至今还保存有一幅老舍在山东大学校园里樱花树前的照片。

    1936年,老舍先生辞去教职,靠写作的稿费收入过日子。这时,老舍移居黄县路6号(现在的12号),这是一栋两层小楼房,房东住楼上,老舍一家住楼下共四间房,两间做卧室,一间做会客室,一间是老舍的书房。在这里老舍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骆驼祥子》是老舍一生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胡青回忆说:“在黄县路居住的这段时间是老舍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时期。”这一年多时间里,老舍一家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胡青为照顾两个幼小孩子,也辞去了在市立女中的教职,一家人靠老舍拿稿费糊口。胡青在青岛老舍故居时曾感慨地说:“终生难忘黄县路6号。”

    老舍一生中很少写抒情散文,在青岛的三年,他写了几篇,其中有《五月的青岛》、《青岛与山大》等。这些散文写出了老舍对青岛的深厚感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老舍先生在青岛期间,结识了洪深、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王亚平、杨今甫、赵少侯、孟超、丁山、萧涤非这些文坛名士,并成为知己好友。

    1937年夏,老舍先生离青赴济南,应聘到齐鲁大学主持文学院。这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到济南不久又去武汉,后转到重庆。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生再未有机会来过青岛,是他晚年的一件憾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2:老舍(1899—1966)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3:郝崇本(1908—1985)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4:蒲松龄(1640—1715)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5:闻一多(1908—1985)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6:洪深(1894—1955)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7:杨振声(1892—1956)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8:刘知侠(1918—1991)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9:沈从文(1902—1988)

 

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之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化名人雕塑园P10

 

 

 名作赏读
                      五月的青岛
                          老舍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
    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儿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
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墙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绿色,嫩绿,所以把松柏们比得发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满了绿色,而且颇有些野花,有一种似紫荆而色儿略略发蓝的,折来很好插瓶。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的走,燕低低的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
    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服劳役。本地的学生忙,别处的学生也来参观,几个,几十,几百,打着旗子来了,又成着队走开,男的,女的,先生,学生,都累得满头是汗,而仍不住的向那大海丢眼。学生以外,该数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脱去,可以到公园跑跑了;一冬天不见猴子了,现在又带着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滚;妈妈说了,过几天还有大红樱桃吃呢! 
    那么,且让我们自己尽量的欣赏五月的青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