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案评比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深入、充分的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从宏观上明确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和教学规则,微观上必须明确每一课时的目的要求、任务和具体内容。
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每一课时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理解严密准确,不出错漏。
备课既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的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认真写教案。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切实能指导上好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能抄袭人家的教案。每一课(章、节)的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基本步骤;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
等。要明确地体现出教学过程和教法。无教案不得上课。
备课形式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学校建立教案检查评比制度,由校长和教研组长负责检查。教学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具体情况如下:
(1)每学期第一周内,教师必须在分析上学年或上学期教与学的基本情况和本学期的教育对象与教材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制订出本学期本学科教学活动统一的总体计划(包括教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
(2)教师必须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研究教材的体系安排、知识范围、知识要点、具体要求,明确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内容。每节课必须有既符合常规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详细的教案。
(3)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掌握具有共性的问题,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等,研究、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教学内容要具体化。针对每单元的教学所应传授的知识,培养和训练的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精心考虑内容的安排,问题练习
的设计,实验的程序,作业的选择,作业的讲评,及板书的编排等教
学环节。时间安排要恰当,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等时间应合理分配。
(5)备课必须有教学教案,认真写好每一个课时的教案。教案的内容应包括:
①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方法传授和思想教育等方面);
②重点、难点及解决重点、难点的办法;
③教法;
④教具;
⑤教学内容与步骤;
⑥课内练习与课外作业:
⑦课堂小结;
⑧板书设计;
⑨后记。对教学的反思与评价。
尤其是青年教师和见习教师应按上述九个要求写出详细教案。
(6) 教师必须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不得少于一次,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统一的单元测试题。
(7) 教师必须尽可能的做好教学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资料的准备工作,有演示实验的课应做好准备实验,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