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谁都会慢慢地远离。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前些月兄长一家几乎总有人回来陪着,他们在县城也就二十分钟以内的车程。我远隔千里,常常电话沟通。昨天电话沟通提醒她吃水果订鲜奶的事情,今天再打电话,她都正在进行中,给她网购的虾皮也到了叮嘱她放进冰箱。我也早就邀请她来大理跟我们生活,说好了元旦我父亲周年过后和我一起过来住段时间。她常强调她一个人住很自在,因为老家都是亲朋还有她的“桃李”。县城她也不是很想去,因为老家院子大,有葡萄园,也可种点菜。她在尽可能地安排她的生活,比如下一步给我姨打工资来帮忙照顾她,实际是可以互相照顾,贴补姨家,她们姐妹俩在一起,我也觉得很好。一开始我也难免希望对母亲有种种“安排”,后来渐渐地,我总是在电话中对她说“来去自由”,“想来大理就来,想长住就在我们家旁边租个房子;想去县城也是这样;想在老家就在老家;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其实就我接触的包括大理的一些来照顾孩子的“姥姥”,她们也都渴望自由的生活。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她们更需要自由和独立。当然,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在根据各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着,做儿女的唯有放弃“我执”,倾听倾听再倾听,才能更好地掌握老人的真实想法。能做到什么尽力即可,无法做到的也不必勉强,但最重要的是互通真相。当然,我和母亲连接很深,母亲与我来说,就像新鲜空气一样,不必感觉,畅通无碍。最近她对我说常看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那是早几年我送给父母的一套书,父亲看得并不多,母亲早早就有体悟,她说这本书的意思就是“洗碗就是洗碗,刷锅就是刷锅”,让我笑而记忆深刻。我最近有时候电话里难免说些活一百二十岁的话,她说书里说得对,过好每一天最重要。这些日子种多肉,很喜欢一个多肉名字“子持莲花”,它的形状就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母子终会分离,但他终究会保留住母亲的模样,这就是:子持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