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李志辉《平遥古韵》)
榆次老城有座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榆次城隍老爷是赫赫有名的宋朝宰相寇准。就凭这,咱也得去转转...
转完回味,敢情去城隍庙不是去看宰相寇准,而是去会了阴间地府的勾魂使者——牛头与马面。不信,您随我来...
1.
城隍庙正门(上)
2.
城隍庙第一进院十分狭窄,进深不过3-5米,导致院里最有看点的楼——玄鉴楼几乎迫近山门,既使仰着脑袋也无法看到楼的全部,只能看见眼前这几层精彩的檩子椽子和窗棂,令人深感遗憾。(上)
3.
玄鉴楼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为两层楼高的重檐歇山顶建筑,高达25米。此楼造型精美,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100座古建筑”之一。
看罢楼回身,只见一壮士手牵骏马立在身后,栩栩如生...(上)
玄鉴楼的大门两旁的楹联写着:“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
“玄鉴”,即洞察一切的镜子。贪官污吏都把侥幸免罪寄托在烧香拜佛上,见佛就拜,烧香不断。尤其是逢年过节,寺庙前车水马龙,其中就不乏贪官污吏。这副楹联早已把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
4.
继续往前是第二进院。玄鉴楼的背身是戏台,平时是通道,唱戏时上面搭上木板便是戏台。设计巧妙。(上)
5.
回身看戏台。戏台檐下有横幅:“神听和平”。台柱上的楹联为:“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城隍老爷看戏,也不忘警世恒言。(上)
6.
二进院正殿为显佑殿,是供奉城隍的主殿。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吉日,明太祖朱元璋加封榆次城隍为监察司民显佑伯,因此称作“显佑殿”。
显佑殿楹联充满辩证法:“百善孝为先,论人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即:如果论孝道,则穷人家中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那些事都要评为“不孝”,则穷人家中就没有孝子可言了。所以要看“孝”的大方向。论到淫恶,则每个人心中都难免会有邪恶的念头,所以要重在表现,不能以“心意”定罪。由此看来,城隍老爷对人的考核,还是很具体合理的。(上)
7.
显佑殿内不仅供奉有城隍神和其他判官神像,还有阴曹地府的鬼卒——牛头马面...(上、下)
8.
位于城隍爷左侧的牛头。牛头又叫“阿傍”、“阿防”。《五苦章句经》说:“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据《铁城泥犁经》(讲述地狱情形的经文)说:牛头“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死后为鬼卒,牛头人身”。(上、下)
9.
10.
这三位是牛头身后的判官,各司其责(上)
11.
马面又叫马头罗刹。罗刹为恶鬼,故,马头罗刹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是老搭档。(上、下)
12.
13.
这是马面身后的三位判官(上)
14.
城隍爷居中高高在上(上)
15.
再看看身居城隍爷左右的牛头马面(上、下)
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而非来自佛教。后被道教吸收,常见于属于道教的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
成语出处《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矛,驱入城门。”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婆。”
牛头与马面的故事有许多,考虑到篇幅有限,故不在此赘言。
16.
17.
从显佑殿内向外看,殿门正对戏台...(上)
18.
显佑殿后门影壁上的山水画(上)
19.
步入第三进院,又是另一番景象...(上、下)
20.
21.
正殿为寝殿,即城隍老爷休息的地方(上、下)
寝殿楹联为:“站着他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以白话入联,很有些不凡之处。那些贪官污吏烧香到了这里,看了此联,不知有何想法?
22.
23.
24.
东配殿为元君殿,供奉着“子孙保生之元君”神位,即管理生育的神仙。相当于现在的计生委主任。(上、下
3幅)
25.
26.
27.
西配殿为天缘宫,供奉着“月下老人”之神位。月下老人,即相当于现代专为男女穿针引线的“三姑六婆”之一的媒婆,也酷似当代的“征婚公司”。
万万想不到,一座城隍庙,竟有如此之多各司其责的神仙。(上、下)
28.
29.
通过这个小门,便进入了另一个别有洞天的院落(上)
谢谢各位朋友光临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