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音乐:女子十二乐坊《敦煌》)
(河西走廊采风第六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殿堂。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五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王圆箓)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正是怀着一种对艺术的顶礼膜拜与对宝物遗失的扼腕痛心,我们走进了仰慕已久的敦煌莫高窟...
1.
进莫高窟之前,先要看两部介绍莫高窟形成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电影。相当震撼...(上)
2.

当年的敦煌战乱、匪患不断,但依然挡不住“丝绸之路”的马帮驼队...(上、下)
3.

4.

是他——僧人乐尊,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路径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人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因“漠”与“莫”通甲,逐渐被人们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法,老李认为有些牵强附会,故不在此列举...(上、下)
5.

6.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不久,英、法、日、俄等国的“探险家”便接踵而至,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上、下 4图为当年莫高窟破败不堪的实拍景象。)
7.

8.

9.

10.

这是前往莫高窟途中看见的另一处佛窟...(上)
11.

莫高窟的第一印象:高大的杨树遮荫庇护,足见其年代久远...(上、下 3幅)
12.

13.

14.

如今的莫高窟已一改旧貌、焕然一新...(上、下 3幅)
15.

16.

17.

由于莫高窟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在洞窟内拍照。老李自觉遵守,只在洞窟外拍摄,朋友们也就只能看莫高窟的外观了。为了加深朋友们对莫高窟的认识,下面插入几幅老李翻拍的壁画和泥质彩塑照片...
18.

壁画: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影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画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上)
19.

20.

21.

22.

泥质彩塑:莫高窟的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上)
23.

24.

25.

26.
27.

28.

近观“北大像”。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上)
29.

30.

烈日当空,游人依然络绎不绝...(上、下)
31.

32.

33.

“九层楼”,现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该楼建于1935年,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上)
34.

35.

36.

37.

佛塔也别致、震撼,不落俗套...(上、下)
38.

39.

莫高窟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修复、保护莫高窟这一稀世之宝,任重而道远...
40.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标志着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始...
1950年,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正式参与敦煌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国家投入巨资,文化部委托古建与考古专家,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保护与抢修...
这才有了今天您所看到的焕然一新的莫高窟。(上、下 5幅)
41.

42.

43.

44.

45.
新建的莫高窟博物馆一隅(上)
(莫高窟的故事太多太多,既令人愤懑、惊心动魄,又令人震撼、热血沸腾,绝不是这几幅照片就能讲清楚的。有心者,还是亲临其境吧...)
谢谢各位朋友光临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