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杂院闲话】“酒后吐真言”...

(2009-09-09 10:25:03)
标签:

真言

大杂院

一把手

邻桌

酒文化

“酒后吐真言”...

 

    今天喝酒,只说酒话,其他一概免谈。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不知此话真假。咱们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且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古往今来,不论是“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鰼部来。”还是“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也不论是“碎瓶”惊天下的国酒茅台,还是京都百姓喜品乐酌、不弃难舍的二锅头;从“煮酒论英雄”到“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青莲居士李太白;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愤俗厌世到“酒是色媒人”的恣情肆意;从“哥俩好哇,六六六呀”到“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推开每一扇门,打开每一扇窗,一桩桩一件件与酒有关的人,与酒有关的事,有关的故事,有关的传奇,有关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真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无奇不有,无处不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耳晕目眩,神魂颠倒。难怪有人说:若论中国的酒文化,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神奇,诡异,含蓄,狂放,“东方魔水”能把全世界所有的人醉倒在地,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说到酒,便不免要想起曾经的朋友老么(yao)。这可是个难得一见的姓氏。老么,酒鬼也,一生嗜酒如命,一顿不喝如隔三秋。据说他当年上班的时候,早上八点半走进办公室,嘴里便飘着一股“酒香”。有人说是“酒臭”。臭也好,香也罢,反正是一股子酒气。如果有人问他:“怎么大清早的就喝酒?”他一准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这是昨晚剩下的半壶,在肝脏里运作了一夜还没到膀胱,早上尿掉了半壶,还有半壶在里面没尿出来呢。”气得你急不得恼不得。每天下班后的那一顿酒,可是老么最激情浪漫的时刻。一是要把中午少喝的那一顿找拨回来,二是要尽情尽兴,美美地享受一番。有饭局,他当仁不让;没饭局,非拉上几个哥们儿——哪怕就拉上一个也成。实在拉不到人了,也要自斟自饮,独领风骚,一醉方休。老么喝起酒来无话不谈,该说的不该说的统统往外倒。有人说,这就叫“酒后吐真言”。常与他喝酒的“酒腻子”们给他总结了三条,一曰:喝酒不吃饭,粒米不沾。为何?他会告诉你:“一两酒三两饭,你算算,喝了半斤等于吃了多少饭?”二曰:酒后失言。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他也说,您说这能不误事吗?三曰:“打死也不说”。慢着!这话听着自相矛盾呀。其实,这话一点也不矛盾。

    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抑或“酒后失言”,确有其事。有的人平时有话不敢说,往往借着酒劲儿把话说出来,是谓“酒壮怂人胆”;有些人酒后失态,头脑被酒精麻醉,把本不该说的话倒了出来,而且往往都是真话,是谓“酒后失言”。但是,这并不等于什么人酒后吐的都是真言,更不能说酒后没有谎言。就拿老么来说吧,他离开单位下海后,曾在某地因为一桩买卖请当地的“一把手”吃饭。事前他就听说此人好色,大骂了一番。席间,老么和“一把手”都喝高了,醉得一塌糊涂,俩舌头把个酒桌搅得像戏台似的。但是,没人听见“一把手”说一句自己的不是,亦没有谁的耳朵里飘进半句老么的大实话。相反,“一把手”往自己脸上贴了不少金,老么则一个劲儿地阿谀奉承,恭维的话说了一箩筐,有些拍马屁的话简直能让人酸掉牙,令陪同者都感到有失脸面。您说,他们酒后吐真言了吗?如果不信,请您去各大饭店转转。如今,“来去均宴请,逢会便吃喝”已是不争的事实,去听听那些“酒后吐真言”者的话吧,能把你鼻子气歪。

    有一次,老么做东,请几位当年的“海友”欢度“愚人节”。说实话,这辈子也没想到这种节也值得欢度。邻桌正赶上某单位在此过“组织生活”。越说越可笑了,组织生活都过到酒桌上来了。笑归笑,但却是事实。只听一位中年男子危言耸听地批评道:“我这次非狠狠批评批评你不可!你有点太不象话了,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只知道玩命干工作,这样下去还得了。...”被批评者俨然一位领导,态度十分诚恳、虚心:“我完全接受xxx的批评,保证改正缺点。”...如此令人肉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让邻桌的我们几个老“共党”听了都脸上发烧。老么讲话了:“听见没有,这就叫酒后吐真言。只要这几杯猫尿灌下肚,怎么拍怎么捧听着都特顺耳、特自然、特贴切,绝不会有人说你是拍马屁。谁这时候如果不说几句恭维话,那就是与领导过不去,将来不是下岗就是降级,前途无量啊。”瞧,他把词义反着用啦。

    用老么的话说:“如果酒后吐真言的逻辑成立,还要法院、检察院干什么,灌他几两猫尿不就竹筒倒豆子实话实说了嘛。”老么说这话的时候,正整天往法院跑呢。原来,他陷入了一场经济官司,一桩久拖不决的“三角债”浮出水面,把他扯上了法庭。据检举人揭发,老么正是利用了一次“酒后吐真言”,使对方相信了他的谎言。老么没有否认,他代表的是公司,此次仅仅是作为证人出场。官司还没打完,老么就逢人便讲:“酒话可千万信不得,难道骗子喝了酒就能说实话吗?甭想!”他站在对方的立场,证实了自己并没有“酒后吐真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