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八绝之捣衣女

在凤凰,我们住在一家紧邻沱江的旅店小楼里。在这里,推窗见江,白天可依楼观景,夜晚可凭窗听水。无意间,我们发现,江边的洗衣女竟如此之多,比比皆是,而且从早到晚络绎不绝。那嘭嘭的捣衣声,从东方刚刚发白响起,直到日暮西山仍不绝于耳,乃至夜深人静,还有旅店的人抱着白床单去河边捣个不停。...
啊!难怪文人墨客要将捣衣女写入“凤凰八绝”。
难怪沈从文先生描述自己故乡的风土人情时,没有忘记给她们抹上一笔:
“河滩上各处晒满了白布同青菜,每天还有许多妇人背了竹笼来洗衣,用木棒杵在流水中捶打,訇訇的从北城墙脚下应出回升。”...
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却深知:但凡属几“绝”、几“怪”之类的地方特色,一定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或与其他地方的相比与众不同。如“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鸡蛋串着卖,火车没有汽车快...等等。又如早年的“东北三大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都是以其有独到之处称其为“怪”“绝”或“宝”的。将“捣衣女”称其为绝,乍一听,不知所以,绝在何处?单说用“杵”捣衣,这在许多地方司空见惯,尽管有些地方不叫“杵”而叫“棒槌”,但用途相同,殊途同归,恐怕难言有什么“绝妙”“奇怪”之处。若说“捣衣女”是凤凰古城一景,是以景取“绝”,倒也说得过去。顺着此思路思忖,“捣衣女”也许绝就绝在这里。在风光宜人的沱江河畔,一群勤劳而又风姿秀逸的洗衣女有说有笑,水中倒映着她们的身影,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质在这里有机地结合,浑然天成,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情此景,别处无有,独此一家,故曰:“凤凰一绝”。如此解释倒满贴切。只是不知是否与当时“凤凰文人”的遴选意图不谋而合?

清晨,沱江边便传来“嘭嘭”的捣衣声。

大桶背篓满载而来。

阿婆、阿妈、靓妹老少三代齐上阵。

“捣衣女”如同街上的游人,络绎不绝。

老伴儿按耐不住,也冲上前去“嘭嘭嘭”地胡捣一气,令人忍俊不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