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灵宝洞”——啬色园黄大仙祠

香港,由新界、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组成,统称香港。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寄人篱下的殖民地到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中国地方行政区域,香港(HongKong)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被世人誉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
一踏上这块土地, 旅游车便把我们拉到了香港游的第一站、全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啬色园黄大仙祠。
说起啬色园黄大仙祠,那真是故事套着故事,任凭三寸不烂之舌讲上三天三夜也道不尽说不完。黄大仙祠是香港人的精神寄托。根据近代记载,1894年广东省爆发瘟疫,相传黄大仙显灵,患者不药而愈,信众遂建庙供奉赤松仙子黄大仙。数年后,两位信奉黄大仙的道长移居香港,奉接仙子宝像,开坛阐教。两位道长后来联同其他信众在竹园一方土地建祠供奉黄大仙,并成立“啬色园”,从事慈善公益服务。至1930年代,祠庙在原址扩建,成为了今日所见的黄大仙祠。大战时期,据说因大仙多次显灵庇佑,祠庙虽然受到日军炮击,亦屹立不倒。日军占领香港后,曾想进祠,但慑于黄大仙的神灵,未敢越雷池一步。战后,黄大仙祠附近山边木屋林立,集结人口,是以区内兴建的公共屋邨以至今日的区议会,都以“黄大仙”为名,以期庇佑。黄大仙祠香火鼎盛,前来祈福问卜的信众不计其数。历经几十年,啬色园善用善信的捐献把祠庙不时重建和美化,才有了今日所见的优雅建筑群;此外,还开办学校、诊所、安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不断回馈社会,成为香港最大的慈善团体之一。
走进啬色园黄大仙祠,只见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烧香磕头,顶礼膜拜,整个祠内青烟缭绕,香泽馥馥,大有“清灵乐善心无悔,宝洞枯香性要真”之势。
据说,每逢大年初一,港人为争得头彩,蜂拥而至,抢烧“头炷香”,场面炽烈,成为香港城中一年一度的贺岁盛观。...



虔诚的善男信女们烧香秉烛,顶礼膜拜。





赵朴初诗: 养生长年贵在啬,
劝善事亲难于色;
七十五年跬步始,
万事立公复立德。
注释: 养生贵啬老子之言也,
事亲色难孔子之言也,
前贤云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啬色园黄大仙祠周边高楼林立,祠庙成了名符其实的城中“清灵宝洞”,楼群广厦中心。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香港游的必来之地,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络绎不绝,使这里的香火旺上加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