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汤 飘 香
这绝不是穆秭煨的那一罐,此汤非彼汤也。
记得有一次,我和建设去341团采访,办完正事便琢磨着改善一下伙食。那时候,部队的伙食标准低的可怜,整日“粗茶淡饭”,患“胃亏肉”的不在少数。再说这里离师机关较远,搞点小动作也无人知晓。即使走漏风声也好抵挡,“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嘛。于是,我们俩跑到附近的农村集市上买了一只老母鸡,在礼堂二楼的电影组宿舍练起了“马寡妇开店”,烧开水,褪鸡毛,开膛破肚;...
花椒,大料,葱姜蒜,一通忙活 。...
当时,341团的文化干事是高志文。那可是个聪明绝顶的家伙,浑身充满了艺术细胞,吹拉弹唱样样都不差。他原在师宣传队当差。有一次,宣传队乐队正在台上练合奏,忽然从幕后传出一阵激昂的小号声,与乐队的乐曲浑然一体,同声相伴,顿时令乐曲增色不少。大家都挺纳闷:这是谁吹的?宣传队没这号人物呀!当指挥掀开幕布才明白,原来是志文那小子在后面捧着个小号正吹得起劲呢。谁也想不到,这家伙竟无师自通学会了吹小号,而且水平绝不比专业号手逊色。这么一个天才却不善于与首长交往,不久便被贬到团里下了连队。金子就是金子,到了哪里都要发光。连队的文艺活动在他的调教下,真好比狗撵鸭子——呱呱叫。普普通通的连队大合唱,唱出了二部和声,令兄弟连队自愧不如;连队演唱组的小节目也搞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后来在电视上曾见过他的身影,扮演一位四川籍的战士病号。...
这样的天才如果没留在部队搞文艺,那才真叫屈才呢。我们去341团时,他正埋头苦练,摹仿画齐白石老先生的游虾呢。还别说,那一笔一划的画得还真象。...
扯远了。
志文见了老母鸡,即刻加入了我们的“独鸡宴”,并亲自解决了炖鸡的“重大”问题。首先,从电影组借出一个大功率的电炉子,而后又弄来一口钢精锅,虽说旧了点,但炖鸡不成问题。大家约定:今晚炖鸡,明日开宴。...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隔壁开水房炖鸡的大锅里发出咕咕噜噜的声响。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阵阵飘来的鲜美鸡香。那一股股香味从隔壁屋里传出,穿过走廊,透过门缝,飘进屋里,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把口水都勾出来了。说实话,当时感觉那是这辈子闻过的味道中最香最美的啦。再看建设,也在床上翻来覆去“贴烧饼”。不言而喻,都是鸡汤惹得祸。既然都睡不着,索性开灯聊天。
“哎,熬到这会儿,鸡汤应该能喝了吧?”
“都几个小时了,早就能喝了。” ...
于是,我们俩翻身下床,上身披着棉衣,下身光着双腿,趿拉着大军棉窝子,手执军茶缸,蹑手蹑脚地出了屋,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直奔鸡汤而去。...
咕嘟的鸡汤上浮着一层鲜亮的油花,香气袭人。把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天哪!这哪里是鸡汤,简直就是人参燕窝鲍鱼羹,令人飘飘欲仙。我们俩不顾其他,一人舀了一缸,蹲在锅边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水房里顿时又多了些“唏溜”“嘶啦”的声响。...
那滋味,至今想起来都垂涎欲滴。喝着鸡汤,嘴还闲不住,一会儿说:“听说鸡汤是大补的耶,女人生了孩子就要喝鸡汤,能下奶。”一会儿又聊:“晚上喝多了会不会老上厕所呀?”“不可能,鸡汤是收敛的,喝再多也不起夜。”...
不知咋的,喝着喝着俩人竟忍不住想笑,不知是因为这身打扮滑稽可笑,还是因为抢占了先机难以启齿?也许两者皆有。反正就是想笑,一种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的那种想。若不是怕惊动了电影组的人,我们俩那天夜里非大笑一场不可。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还跟猫挠脚心似的忍不住发笑。...
你一缸我一缸,不知不觉又一缸,眼见锅里的鸡汤下去了一半,于是又赶紧往锅里添些水。幸亏是只肥母鸡,满肚子都是黄澄澄的鸡油,再添个十缸八缸的水也显不出来,照样是油花花、鲜美美的鸡汤。这一夜,我俩睡得安稳、踏实、知足,且果真无人起夜。...
第二天“会师独鸡宴”的细节就不表了,总之是皆大欢喜。
如今,不论是陪家人、朋友吃饭,还是与同学、战友聚餐,无论喝的是什么汤,总觉得不尽如人意,远不能与当年的老母鸡汤相比。那滋味,那鲜劲儿,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后话:不久,此事被一些“瞎参谋烂干事”传到了我们科长的耳朵里。也难怪,科长是从341团出来的。科长听了不以为然,反倒回敬了他们几句:(河南腔)“咋?你们能买鸡吃,他俩咋就不成?俺的部下俺清楚,别大惊小怪。干这一行的,不隔三岔五地补养补养,哪儿来的灵感?没有灵感,谁能创作出好作品?”其实,我们俩心里比谁都清楚,因为我俩没白去341团,并因此为部队争得了一份荣誉,令他这个堂堂的文化科长脸上有光。
我在341团的采访中,发掘出一个战士在唐山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回来后,我们俩便联手创作了一部幻灯片《火红的青春》。我写故事脚本,建设画幻灯片。战士的事迹感人,我饱含热泪一夜间一气呵成。我们还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由解说员解说的方式,独创了全新的“以声代动”,请宣传队的小满等男女兵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配音,背景音乐则采用实况录制。海林对磁带录音机的速度进行了精确计算,终于使录制的声音与幻灯片同步。此片在师礼堂首映时大获成功,指战员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满礼堂都是抽泣声。政治部主管文化的华8号说:“真没想到,一部幻灯片竟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火红的青春》参加了石家庄战区海陆空三军各军兵种诸部队的幻灯汇演,以第一名高居榜首。你们说,科长能不满意吗?只可惜当时我们野战部队的影视器材只有电影放映机和幻灯机,否则,真能搞出几部大作来,且保证比当今那些生活阅历肤浅的书呆子们搞得更棒!——该吹就吹。
请关注《军营轶事》(八):夜半蛙声
推荐博文:神秘的幕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