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邹俊卿 |
这年代到底怎么了?这是天妒英才吗?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老师的突然病逝,全球流行音乐天王MJ的英年早逝,不到五十岁就被上帝剥夺生命,人们还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时,国学大师季羡林于今早突然驾鹤西去…我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对天王MJ也不怎么熟悉,所以他的不幸离世我没有留下什么纪念性的文字,而对于这位文学界的泰斗,我不写几个文字,似乎对不住这二十多年来季老师散文对我的影响…
初识季老师是从他的一篇散文《清塘荷韵》,这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熟话说不读季羡林老师的散文难以体会其性格,就像不爱荷花之人自然不会体会其清静与孤高。而季羡林老师正有着荷花那种出污泥而不染濯清廉而不妖的高洁品质,用心读其散文,不光只读出他老对散文创作的热爱,更体现出他对读者的一种责任…季老的散文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观其文字,廖寥几笔,却哲理颇深。让人读来有回味无穷之神效,他的散文虽然没有余秋雨的秋风扫落叶那样凄凉,更没有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那份清幽,但他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低调与淡雅,正如他文章《清塘荷韵》里写的“我在门前荷塘里撒了几颗莲子,竞得荷塘风荷举。”颇有以荷喻人,以荷喻问之深度,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不正是季老先生人品之所在吗?
季老先生一生不但多才,而且多情,正如张中行在序言中写道,季老先生一生有三个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实,三是深情,是啊,季老先生在文学上用心之多,用情之深,在其文学的创作中,表达对社会深情的共有十辑,《寻根齐鲁》,《清华梦忆》,《拥抱自然》等等,从年轻时的才俊文章到壮年时的得意佳作,再到耄耋之年的怀旧之文,惯穿其中只有一个字“情”人老情不枯,却情意厚加,这已经很奇了,更奇的事不仅在如此,还在于他一方面理智发达,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造就散文之家,
季老先生是文人里面的少见的多情作家,甚至说他有些多愁善感,他喜欢动物花草,经常为一些小花小槽小狗小猫引起百般闲愁,———百樱花慰聊寂寞,二月兰同其痛苦,菊花哀其寂寞,夹竹桃凭添诗意,在他眼中五一事物不关情,可以说喻情深于草木虫雨,寄心魄于日月星辰,还有家国之爱恨,凡世之情爱,最让人不能卒读的是他的怀人之作悼师友之泪湿青衫,念母之恩五内具焚,尤其《母与子》,《三个小女孩》,《夜来香开花的时候》,几乎就是和着泪写成,在明媚的五月,读来无限惆胀,同样怀胡适,张中行写得如此诙谐,而季老却写的通篇心酸。
季老师的文都一片真情,有口解碑,现今您老岁离我们远去,但您的文字却永留在我们心里,散文二字体现的就是个“真情”二字,而您却把她体现的淋漓尽致,炉火纯清…“
最后祝季老师一路走好,到时候我们到了那边还会继续读您的文,您可以在那边继续坚持自然的散文梦…
后一篇:男人一夜女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