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6里约奥运女子100仰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以58秒95的好成绩获第三,晋级决赛!赛后第一时间接受采访,听说自己的成绩,姑娘大呼“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这段视频现已传遍世界。对于那些早已习惯运动员们紧握拳头、为国争光的中国观众,以及那些常以为中国选手格外沉稳内敛的外国人,傅园慧夸张、错愕的表情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又格外亲切。有人称她是游泳界"一股泥石流",颠覆了人们对体育明星的印象;更多的人则说她真实、不做作,是"一块璞玉"、"真正的清流"。
说说今天的新闻:昨天顾歌刚说完低自尊的事,对比的高自尊也是一笔带过。但今早看了游泳选手傅园慧的一段视频,她的那几段话真是天真、直率、幽默,如甘泉的清澈滋润低自尊人们的心。她在半绝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知道,我没有保留,我用了洪荒之力了!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对半决赛的成绩非常满意!”
傅园慧的这种对自己成功行为的主观判断所持有的肯定态度,就是一种自我能力感的体现,这就是高自尊典型表达,用心理学术语就是自我效能感强。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会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更高。
正如有记者曾经在赛前问傅园慧:如果成绩下滑怎么办?傅园慧是这样回答的:“请大家放心,宝宝会好好活下去咧!没啥过不去,一切天注定。竭尽全力地活着吧皮卡丘!”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他的期望指向是更趋向于主观界定,也就是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决定者,轻易不会为别人或某种使命而活,更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活得更有个性”。
我们中国民众大多数都活在一种对结果的期望中,想着法儿的让自己的结果“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但一旦结局不合乎这样期望,就会产生自责和痛苦,自尊心就会受到挫败。而自我效能理论中提出一种叫“效能期望”的概念,指向的是过程中的付出和感受。和结果期望不同的是,效能期望是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认同自己所进行的这个活动。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他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认真准备和付出的了,他就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重新评估自己,再次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傅园慧就是典型的怀着效能期待的姑娘,这次决赛后的一段对话也很有意思,傅园慧刚想对记者解释说“今天虽然没有拿到奖牌……”记者打断她说今天你并列第三,傅园慧露出惊讶的表情“啊,第三啊,啊,那还是不错的……今天虽然不是冠军,但我已经超越了自己一次……噢,我腿都快抽筋了……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所以,顾歌认为,对怀着一颗好心态去做一件事情并不难,你只要把结果期待分配一些给效能期待,结果好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的付出和享受才是做任何事情的核心价值所在。能明白这点,就一定能对自己保有更多的肯定态度,而这正是重新奋进的宝贵动力。
最后,我抄录傅园慧今年一月在微博上写给自己生日祝福的一段话:“人生那么短暂,更何况当运动员的时候。想笑就笑吧,想哭就哭吧。并没有那么多人在看着你,不用给自己那么多压力和束缚。哪怕你变成了天仙美少女,看你不顺眼的人还是觉得你是坨粑粑嘛。所以有什么关系呢,要是真的是坨粑粑也要快乐的臭臭。做自己永远是最开心的。但我再次声明我不是个逗比。我是个哲学家。我只是比较快乐而已。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风格与热度。不要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了。去做个咆哮的小园园吧。虽然看着狰狞了点。可是毕竟开心哪。”
看了这段话,顾歌觉得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所断言的那句对人性的评价:“人们经常都是看不起自己的,觉得自己既没用又惹人烦”,现在读来这句话真是弱爆了,而傅园慧还真是可以称为“人性哲学家”。
顾歌微信号∣有趣·有料·有深度 xinchao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