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踩踏事件的背后是什么?

(2010-11-29 22:54:49)
标签:

柬埔寨

踩踏事件

踩踏事故

群众性活动

城市病

杂谈

分类: 相关新闻

踩踏杯具 拥挤之殇

 

    11月22日,柬埔寨发生严重踩踏事件,目前死亡人数已达347人,另有至少410人受伤。柬埔寨25日举行全国哀悼。这样的消息令我们的哀叹声未落,突然传来我国新疆阿克苏一小学发生踩踏事故,近百名孩子受伤的消息。相隔一年不到,去年12月7日,发生在湖南湘潭一小学的踩踏直接导致八名学生死亡。近几年,全球范围踩踏事件年年发生,踩踏杯具何时休?那么,这是什么心理呢?其实这就是拥挤唤起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矣文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学生们每十人一组,分成二组,每组成员会呆在一个20X30英尺大小的房间或一个8X12英尺大小的房间。结果发现,呆在人口稠密拥挤的房间里的学生比呆在宽敞房间里的学生心率更快,血压也更高,而这两项正是生理唤起的指标。而印度一项类似的实验也证实,拥挤使人在完成复杂任务时更容易出错,由此可见,拥挤能增强唤起状态,而唤起能刺激压力感的提升。这就是拥挤唤起效应。在一个群体中,当拥挤的压力上升为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错就会变大,出现诸如推搡、争吵、打斗,最严重的当然是踩踏事件。心理学研究还证实,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与陌生人之间保持的最舒适距离为12—25英尺,差不到是3米到7米之间,如果过于接近,就有被突破领域和防线的感觉,就会产生紧张、厌烦、不舒服等压力。而动物王国,也是这样,误闯领地,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对此,政府部门就对一些群众集会活动进行了拥挤限定,比如福建省政府公布的《福建省公安机关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就群众性活动规定了人均占用面积为2平方米/人。这样就能有效保证群体安全,防范各类冲突及踩踏事故的发生。而目前发生的踩踏事故,正是没有注意到人类在拥挤的环境中会产生各种压力,从而导致情绪和判断出错,出现盲目从众、哄抢、推搡,并上升为踩踏死伤的严重事件。这就是拥挤唤起效应在作祟。

    最近人民日报刊载标题为“京沪等地城市病暴发,离宜居已越来越远”的文章http://news.163.com/10/1125/07/6MAOETQU00014JB6.html,报道称:“首都变‘首堵’,房子又贵得出奇,这北京真是没法住了。”近两个月,北京已有过两次全城大堵车,其中一次不过是下点小雨,却导致全市140多条主要线路拥堵达数小时,许多市民为此抱怨。报道所称的城市病,首当其冲就是拥挤,拥挤会让人心理疾病从生,那然幸福感和安全就会大幅下降。而我在一些五百强企业讲课时,一些学员也会问起,为什么白领现在都向往做农民,到乡间过隐居生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害怕生活在处处拥挤的环境中。

 

    减少拥挤,防范踩踏等群体事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人多的时间不要在同一时间段同时聚集,分时段分群体错落活动。其二,作为个体,在群体活动中一定远离核心区域,靠边上移动,而事实也证明,踩踏事故多发生在前赴后继,左拥右挤时,所以在边上的,起码减少这样的四方包围的压力。作为组织方,则要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加强预防教育。三是在拥挤环境中,比如楼梯走道、教室、广场等地,提供一系列分散注意的焦点,如视野开阔的窗户、绿色格调的壁画等,转移人们的视线,减少眼睛间的相互接触,避免冲突的发生。   

 

                       中华全国员工帮助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主任  顾恺颉

                                        2010/1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