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可以不伤】十年地下情 为何走不出

(2009-11-06 16:47:57)
标签:

爱情

婚姻

依恋

安全感

鲍尔比

杂谈

分类: 爱可以不伤

【爱可以不伤】十年地下情 <wbr>为何走不出

      十年地下情  为何走不出

       心理咨询师 顾恺颉  韩小园

刊登于2009年11月6日《新闻晨报》 B06版:互动.倾诉 

 

倾诉女主角:若君(化名),28岁,办公室主任

       若君长得很美,一双大眼睛再配上略显苍白的皮肤,是典型的水一般的女人。

 

我爱上了有妇之夫

    18岁那年,读中专三年级的我在一家公司实习。在那里,我见到了他。第一眼见到他,我就有种莫名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他非常熟悉和亲切。也许上天听到了我期待能和他有所交集的愿望吧,我竟然被分到他的部门,而且做了他的徒弟。

    他很照顾我,工作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如何把工作做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他的帮助下,我快速适应了新工作。他很袒护我,非常帮我,出了错他也会帮我扛着,是个非常不错的上司和带教老师。

    生活中,他同样非常关心我,见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异地,又没有什么收入,经常在午休时间请我吃饭,还替我教训总是缠着我的小男生。我租的房子里,空调坏了,他得知后马上就帮我把空调修好了,让我非常感动。

    因为他,我爱上了那份枯燥的实习工作。上班时间总是很短暂,下班后,其他同事都走了,我却磨磨蹭蹭不愿离开,因为他还没有下班。倘若他外出办事或出差了,我就像丢了魂一样坐立不安。而他也和我一样,下班也不愿离去。虽然那年我不过18岁,但凭女人的直觉,我知道他对我有好感,而我也一样,很喜欢他。没多久,我就把自己交给了他。

    正当我沉浸在恋爱的幸福中无法自拔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他妻子很漂亮,儿子也很可爱。得知他是有家室的,我并不惊奇,像他那样优秀的男人怎么会“单”着。理智告诉我,赶紧收心,然而它却无法战胜情感。我告诉自己,他对我好、我对他好就足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做了十年他背后的女人

    转眼十年过去了,他一直说不能给我任何承诺,不可能为了我放弃家庭……

    而我在这十年间,换了三份工作,从普通的小文员做到了办公室主任,工作一直很顺利。其间也有不少男士追求我,不乏非常优秀的才子俊男和腰缠万贯的钻石王老五,但我全都看不上,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每当看到街上一对对情侣相拥而行,我就非常心痛。因为我清楚,即使他对我再好,我们的爱也无法见光,我们不可能在街上牵手相拥,也不可能以伴侣身份一起出现在朋友的聚会或婚礼上。

    以前我从不计较这些,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快乐就可以了,但我现在28岁了,我想要的远远比18岁时多得多:我也想结婚生子,想要一个正常的家庭。我其实很清楚他是不可能离婚的,却一直在欺骗自己,幻想着有一天能够穿上婚纱,成为他的新娘。

    听到这里,我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现在给你机会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有家室的他吗? 

    还会!没有他我活不下去。我只是不明白,我为他付出那么多,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他,为什么他却不肯娶我?

    为什么28岁的若君,会做出跟18岁时同样的选择?是对感情的执着?还是有其他更深层理由?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行为是有轨迹可循的,常常,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其实是当事人的个人性格及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产物。因此,我请她谈一谈童年、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希望能从中找到原因。

 

我的童年缺乏关爱

    从出生到6岁之前,我一直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是个和善的人,一直待我很好。

    然而,6岁以后,我的生活就完全改变了。父母将我接回家,而这时我已多了一个小弟弟,他才是全家人的焦点和骄傲,尽管这个小东西还不会说话。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我的存在不过只是挡在香火延续上的一个障碍。不过也正是有了弟弟以后,我才被这个家接纳,而爱亦或是关心,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奢望。

    说起来,我的孩提时代真的很缺少关爱。爸爸妈妈从小就把我送出去住校,他们只在乎弟弟,我一直都是家里多余的人。我一个人,就像孤儿一样,迷失在一座黑森林里,没有光、找不到出路。只有他关心我、照顾我,把我“捡”了回去。跟着他,我感觉安全,感觉有依靠。

    如果不是他,我真的不知道这十年要怎么过。我现在很矛盾,跟他在一起很幸福、很有安全感,但我真的无法继续忍受不能和他结婚生子,不想再维持这种见不得光的爱。我不知道该放弃、还是继续?我该怎么办?

 

[心理分析]

给自己独立的勇气吧

    若君为何明知没有未来,却依然放不下这一段感情?

    因为她做不到,她在这一段关系中找到了依恋的对象。从6岁到18岁,在这十多年中她一直都没有得到过爱和关怀,她一直都陷在无助中。遇到这个男人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依靠,仿佛大海中的一片浮木,她抓到了,便义无反顾,无论他会将她带往哪里……

    是,在这段关系中若君的确会有不甘心:十年的付出却换不来一个家。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无法在感情上独立。她想离开这个男人,但她却没有独立的勇气。她自己也认为,“要离开他很难,其实我很希望会出现另一个男人,他可以带我走”。

    但其实这种结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救世主”而已。以若君这样的心态,可以预见她在未来的恋爱中,仍然将是居于弱势地位的。

    若君对爱的缺失感和不安全感,最初是由她的原生家庭造成的,逐渐成为了若君本人的性格上固有的成分。长久以来的思维行为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校正,她需要逐渐提高自我接纳与自我认同,重建安全感,然后才能在精神与情感上成为独立而成熟的个体,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以,若君现在要做的是,先努力把自己从这个不平等的“依赖/附庸”的地位中拉出来,说服自己:“在过去的十年中,我还不成熟,我的确需要这样一个男人来帮助我、指引我,我们在这段关系中都付出过,也都得到过,这十年没有白过。但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期望做母亲,因此不能继续不成熟,我要的幸福他给不了我,我要为自己创造幸福。我长大了,我可以做到。 

 

[情商SPA]

成人的依恋行为

    上个世纪,心理学家鲍尔比研究发现,成人的依恋风格受到幼时的依恋类型所影响,并将持续影响着个人的生活适应、亲密关系等状况。换言之,当与依恋有关或类似的情境、事件发生时,个体过去的依恋经验就会开始自动运作,提供个体对于事件的解释。鲍尔比将成人的依恋风格分成四种:

    安全型:对亲密关系感到舒适,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被关心;在亲密关系中,能同时维持关系又保持个人自主性。

    沉溺型:觉得自己没价值、没自信,过度依赖亲密关系,靠亲密关系来维持自己的自我,需要赞同,害怕被拒绝,常常追求极端的亲密。

    放弃型:觉得自己有价值,但不相信别人,不愿依赖别人,避免和他人有亲密接触,保持距离以免受到伤害。

    害怕型: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也觉得别人不可信赖,别人会拒绝自己。

    应该说拥有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最容易处理亲密关系,而拥有另三种依恋风格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如沉溺型的情人最常说的就是“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全部来成全你”、“我的男(女)朋友是全世界最棒的”;或是“我不能一天没有他”等等之类的话;这样类型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好,对方最棒,成天都想和对方腻在一起,做什么都没意见,最后终于令对方受不了而分手;分手后,这种人的解释就会类似“我太差,他才不要我”等这类极端贬抑自己的话。

    放弃型的人最常见的就是难以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总是冷冷的,没有反应;为了保护自己而限制亲密关系的产生。事实上,放弃型的人很怕受伤。

    害怕型的情人,则整个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没有人爱他,他也不值得被爱;所有的人都会拒绝他。这样的人,也会有逃避亲密关系的现象,不同于放弃型的是,害怕型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拒绝。

    其实,早期的依恋风格虽说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一个成人来说,很多部分是可以改善的。比如说,了解了自己的依恋风格可能在爱情中产生的问题后,当问题再度发生时,就可以较为理性地思考:是什么在影响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呢?客观现实真是这样么?对方是否也受到过去模式的影响呢?双方有改变的可能吗?该如何解套?如此一步步思考,才能有更客观的处理方式;而不是遇到问题就不知如何是好,或干脆分手,来个眼不见为净。

 

[心理自测]

哪种人适合与你共度一生

    如果让你开小店卖东西,你更愿意卖下面那种货物呢?

    A、卖日常用品

    B、卖精致蔬菜水果

    C、卖西式餐点和高级酒

    D、专门卖零食的便利小铺

结果分析:

    选A:你是一个务实的人,而且很容易没有安全感,正直并且收入稳定的人会比较适合和你长期生活。对你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

    选B:注重生活品质的你,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所以你的伴侣最好也是一个生活规律、注重健康、崇尚自然生活的人,同时还能尊重你,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选C:重视品味、生性浪漫的你喜欢蜜语甜言,希望能够沉溺在爱人的宠爱里。和你一样追求生活品味、成熟稳重而又不失浪漫风范的人最适合和你厮守到老。

    选D:古灵精怪又贪玩的你最受不了的就是一板一眼,真正能和你一起生活的人是能够时刻享受生活、开朗大度能逗你乐的人。你对亭亭的现状有何意见?

A婚姻就是相互适应和忍让,既然还爱他,那么做些让步有何不可,毕竟宛平并没有真的背叛婚姻 (0%)B这个婚姻从开始到现在,都缺乏足够坚固的基础,与其一让再让,不如做些改变 (90%)

    理由节选:每当我们对现状不满时,会有三种情况:一,不顾一切改变现状,同时也不顾未来会怎样;二,害怕未来而不敢改变现状,其实未来的恐惧大多存于当事人的想像中;三,决定改变现状,但在改变现状的同时更关注未来的情况。第一种人勇敢但莽撞;第二种人胆怯且盲目;第三种人成熟且自信。显然,倾述主人公亭亭属于第二种,她之所心不敢改变现状,是害怕改变后的未来;而恐惧的未来并不是事实,只是一种想像。只要亭亭勇敢一点,自信一点,未来就会比现在好。snow.yu

C其他 (10%)

来参与互动吧

QQ:896104139MSN:xwcbhd@hot-mail.com(周日-周四,13:30-15:30)

留言电话:13818885744邮 箱 :qing-su@xwcb.sina.net论坛:注册开心网(www.kaixin001.com)加新闻晨报为好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