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中,我想买哥特式玩偶
□心理咨询师 顾恺颉 韩小园
刊登于2009年11月3日《新闻晨报》
B10版:互动·倾诉
[梦境]
不知何时我站在了一家饰品店里。我站在哥特饰品的柜子前,柜子类似书柜,陈列着放在有玻璃盖子的木盒里的玩偶。我记得其中一个类似相框的木盒里面,右边是个绅士般的黑衣男子,黑衣男子左边是个痛苦地用手捂眼的女子。我想为我最好的朋友(女)买件生日礼物。我知道我和她都喜欢这里的哥特饰品,还记得这家店很贵。我记得上次我跟她来这家店时,她买了两粒小三角锥形的似乎是墨蓝色的香薰,她手托着两粒香薰的场景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当然都是在梦里。梦里我记得我来过这家店。
为了买这个礼品,所以没去其他柜子。我看中一个玩偶,装玩偶的木盒子上画了许多各色头发的黑衣人。但女老板却拿出另外两个盒子,说这是那幅画面上左下角的两个人物形象,一男一女。我拿着对比了很久,还是想要原来我看中的那个。女老板说没货。她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书店老板也说没有。他们态度非常好,很亲切。后来我又挑中一个,是什么我忘记了。我问能否预订,钱下个礼拜交。女老板说不行,不过如果肯加十块的话可以。我没答应。
这时妈妈走了进来,用一贯急躁的口气问我买好了没。我就跟她在这家店里走了一圈。原来店里除了哥特饰品外都是香薰用品。我跟妈妈走到两列堆满瓶瓶罐罐、似乎是香水或植物化妆品的柜子中间。我觉得我妈妈走在我前面。我想看清瓶子标签上写的是什么味道,但柜子比我高,我就往前走没停下脚步。只看到了一个标签写了“粥米类”。我只想应该是类似粥米的味道,没有觉得奇怪。
柜子旁边有用白色稻草作分隔的上下两排分的书柜,上面有不同颜色的书。我随手拿起一本紫色的书,字也是紫色的,书的内容是紫色染料的来源、紫色的分类、紫色香料的涂抹位置。我记得一句“如果涂在手腕下……说明她的……比较胖。”把书放回去的时候,书已经不见了,找不到原来放书的位置。然后,跟妈妈走出了店,我想回头看的时候,梦醒了。
——17岁,高三女生,慢性子,习惯逆来顺受,心里常常有反叛想法但不太实施。妈妈是典型的急性子。我对高考所选科目并不特别擅长但是没有其他可选。梦见的那位朋友的成绩比我好。做梦时心境:困惑和迷茫。
[分析]
梦者渴望成熟和独立
这是一个有关梦想和现实、独立和依赖、理性和浪漫的梦。
哥特饰品,来源于哥特文化,本身就是象征着权威、阴暗、紧张。那么,放在木盒中的玩偶,即是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物化以及商品化的象征表达。
这个礼品很有趣:绅士般的黑衣男子,旁边却是一个痛苦地用手捂眼的女子。这样的礼品估计很少有卖吧,因为它不美,且传递的不是结合,而是分离;不是快乐,而是悲伤。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梦中礼品呢?仔细分析,谜底就会出现。
梦者说“我知道我和她都喜欢这里的哥特饰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分明就是梦者自己的投射。所谓“投射”,简单地说就是在别人的心中找自己。也就是说,其实是梦者借朋友之口说自己,即她要给自己买生日礼物。
生日礼物是渴望转变、渴望成长的象征,但目前,她还停留在只能买小三角锥型香薰的阶段。虽然香薰浪漫,但是和比较贵的玩偶比起来,还是很明显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物质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这就是梦者选择不美礼物的答案,即梦者感到自己还不够成熟,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不够自信,害怕受到伤害,所以,会痛苦地用手捂眼。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梦的开头提到的书柜,表明梦者潜意识比较认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即通过学习、考试来取得成功的方式。
梦者想买象征着现实、成熟、理性的大玩偶,但是,女老板只给了她作为配角的小玩偶。表明文具店的女老板否认了梦者的成熟性。而当梦者坚持要买另一个,我猜应该是和原来想买的那个差不多的娃娃——也就是梦者坚持自己需要被认可为成熟的女性。这时女老板说加“十块钱”,据梦者联想,这十块钱和书店老板有关,那么,就更加验证了梦者潜意识中认同“只有通过学习、考试来达到成功的方式”。而梦者的拒绝,也表示出一种挣扎,主要是针对“过于理性控制延迟满足的成长方式”和“虽然有些自欺欺人但是可以快速获得物质方式”的比较。诸如,通过利用自己或其他人。
妈妈的出现,反衬出梦者的依赖性,仿佛长不大一般。而且妈妈是急躁的,也是走在她前面的,都传递出一种高大权威的感觉。然后,梦者想看些浪漫的香薰,结果只看到了“粥米类”,也流露出一种自卑,表明梦者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书柜用白色稻草做分隔,显然象征着要现实才能生存,而现实的手段就是通过读书学习。因为,白色是死亡的颜色,稻草,就是稻子,自然就是活下来的根本。而当象征着浪漫的紫色涂料涂到“手腕下……说明她的……比较胖”更说明浪漫会约束梦者的手脚,即约束了梦者有效的行动力。继续浪漫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就是变得天真,因为在潜意识中胖往往象征婴儿、象征天真。
[建议]
知行合一才能成功
解除成长烦恼的一个办法就是知行合一。人生不同的阶段必然要遇到很多矛盾的欲望,比如,梦者的状态。据她自述是“17岁,高三女生,慢性子,习惯逆来顺受,心里常常有反叛想法但不太实施”。从自述可以判断出梦者比较年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比较爱幻想、爱浪漫、不独立,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社会上的职业人士都想象成现实、成熟、理性、物质的,例如“贵的玩偶”。
梦者渴望自己也变成他们那样,因而梦者潜意识告诉自己如何才能够变成那样,就是要通过学习、考试,参与竞争。这样必然会延迟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如果梦者愿意改变,途径就是知行合一,把想法变为具体行动,她就可以成功。
最后,给梦者一句忠告:我们是无法停止时间的,你不想成熟都不行,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奋斗才能实现梦想。这种梦中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的矛盾感往往也就是梦者潜意识的矛盾。猜测梦者一直渴望获得成熟、理性的异性的认可和青睐,但是,潜意识里又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幼稚,所以会痛苦地用手捂眼睛。
你对校园暴力怎么看?
A首先是家庭教育问题,不过社会和学校教育也有责任 (80%)
理由节选:发生校园暴力,表面上是学生素质差,其实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根子还在家庭教育。这些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很大。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担当着教育的首要责任。这与男孩还是女孩无关。可以说,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父母潜移默化出什么样的子女。单亲家庭、缺少交流、不良榜样都是导致学生人格畸形的原因。如果学校能及时而充分地引导纠正,社会能创造和谐而博爱的环境,那么有可能让学生走上正道,提高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否则出现这样那样的校园暴力是在所难免的。 张云
B还是学生个人素质问题,不能把责任推给社会 (0%)C其他 (20%)
理由节选:校园暴力是社会的一个剪影,我们每位做家长的都应引以为戒,深刻审视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及子女的成长环境。个别父母长时期的“棍棒教育”和以暴力体罚“压倒一切”的做法或多或少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应有的阴影,也为孩子将来动辄以暴力作为情感宣泄树立了一个个极其负面的先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无法低估的。 我们不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抵制暴力倾向。关爱孩子不妨从注重日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做起,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细心打造孩子的优良品行,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伙伴和健康生活的引路人。 慈溪人
快来参与互动吧
QQ:896104139,MSN:xwcbhd@hotmail.com(周日-周四,13:30-15:30)留言电话:13818885744邮箱:qingsu@xwcb.sina.net论坛:注册开心网(www.kaixin001.com),加新闻晨报为好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