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否送礼家长遭遇两难

(2009-09-10 18:25:42)
标签:

教育

育儿

家长

妮妮

顾恺颉

杂谈

分类: 媒体报刊杂志各类报道

刊登于2009年9月10日《新闻晚报》A14版

点评专家: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顾恺颉

 

    “教师节,你送礼了吗? ”昨天,记者在各大网站及人气论坛看到,以“该不该给孩子的老师送礼”为话题的帖子已成了当天热帖,参与人数不断飙升。不少家长在回帖中表示,每到教师节自己都会很矛盾,既想通过送礼让老师对自家孩子好一点,又担心加入送礼大军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常常一边送礼一边自责。对此,心理学家表示,家长这种心态属于“错误归因”,其实不妨从细节上多关心老师,效果会比送礼更好。

家长:送礼寻求心理安慰

    在某人气论坛,一位年轻妈妈发帖讲述了她送礼的故事。年初,女儿“妮妮”进了托儿所,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照顾,她给每位老师都送了份小礼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妮妮”经常在回家后喊肚子饿,并要求早早开饭。思考再三后,这位妈妈意识到,自己当初忘记给托儿所的生活老师,也就是俗称的保育员送礼了。“会不会就是这个疏忽,造成‘妮妮’一直吃不饱呢? ”第二天,她便急匆匆地赶去托儿所,专门“看望”了生活老师。“这以后,妮妮还喊过几次肚子饿,但我心里踏实多了,不再会像从前那样胡思乱想了。 

    另一位家长也在帖子里描述道,自己的孩子今年刚刚上小学,入学前,班主任来家访过一次,不懂行情的她当时并没有对老师“表示表示”。结果开学没几天,儿子便哭丧着脸回家说,自己每天上课都积极举手,但老师好像没看见一样,就是不叫自己回答问题。“后来,我把此事告诉了周围同事,他们一致都将原因归结为我没有送礼。 

    不少家长都在回帖中说,自己给孩子的老师送礼,是出于无奈。一些家长表示,既然别的家长都送了,自己不跟风的话,担心孩子会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有家长直言,自己送礼是给孩子一种心理安慰,让他不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

老师:看到家长送礼会皱眉

    徐老师在市区一家公立幼儿园任职,她告诉记者,面对蜂拥送礼的家长,教师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皱眉头”,根本不可能像某种观点认为的那样“来者不拒”。

    “教育部门一直在三令五申禁止教师收红包,我们也都在积极遵守这项规定,但有些家长实在是太‘执着’了,总会变着法子把礼物送过来,让我们无可奈何。 ”徐老师说,面对这些蜂拥而至的礼物,一些同行的做法就是“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今后再想办法还”。徐老师说,凡是送过礼的家长,她都会一一记下,等到六一儿童节或哪家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再以幼儿园的名义送一件等额的玩具相还。

专家:送礼不如送关心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顾恺颉表示,家长们这种一边送礼一边自责的矛盾心态,属于 “错误归因”,即是将孩子在学校中遇到的种种不顺,与自己没有给老师送礼错误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行动目标。

    顾恺颉说,家长们给老师送礼,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照顾。其实要达到这种目的,方法有很多,送礼只是最简单的一种,而且效果未必好。“现在的老师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了,礼物送小了,人家未必看得上,送大了,又会给双方造成心理负担。与其这样,家长还不如在生活细节上多关心老师,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 ”顾恺劼建议,细心的家长可以在老师生日当天发条短信祝福对方,平日里,也应该多打电话和对方交流,不要每次都等到教师节了才想到联系,而应该积累在平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