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与法专栏】不必过度担心“祸从口入”

(2008-12-02 16:06:46)
标签:

问题奶

心理咨询师

心理反映

心理学

奶粉

金融危机

三鹿奶粉

分类: 情与法专栏
2008.11.26      B20版:法制周刊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顾恺颉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法学及心理学硕士,长期从事民事、婚姻法学研究。

 

读者来信:

    我今年五月刚做妈妈,一直用奶粉作为孩子的食物补充。但自从媒体报道有毒奶粉事件后,我就开始坐卧不安,天天处于困惑和焦虑中,我担心孩子会吃到问题奶,我也担心自己吃到问题食品从而间接影响孩子,真不知该如何处理。

 

专家建议:

    从心理诊断角度判断,食品安全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与恐惧两类不良心理反映。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处在风险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正是风险社会的体现。所以面对赖以生存的食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去正确应对。

    首先,面对风险所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是一种情绪信号,是人类对于不利处境的自我提醒,就像疼痛作为一种信号是对于肢体不适的提醒一样,只要这种信号不是“谈虎色变”式的过度敏感,它对于我们是有益的。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焦虑或恐惧化的情绪问题,就可能患了这类 “神经官能症”,需要到正规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心理咨询师了。

    其次,对食品风险要理性应对。掌握科学鉴别方法,比如到正规店铺饮食购物、轻易不要买散装食品等;同时,加强科学知识的了解,杜绝以偏盖全;防止饮食单一化,养成丰富饮食品种的习惯。

 

原文地址http://www.jfdaily.com/newspaper/xwwb/page_56/200811/t20081126_45783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