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与法专栏】踢球伤人,是故意还是过失

(2008-08-21 11:23:23)
标签:

育儿

攻击性

过失

心潮

顾恺颉

法律

专栏

儿童教育

亲子关系

父母

分类: 情与法专栏

                     2008.08.20      B20版:法制周刊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情与法专栏】踢球伤人,是故意还是过失

 

    案例:菲利是个13岁的男孩,这次的祸闯得还真不轻,光医药费用就赔了好几千。 “还不就是因为踢球嘛”他爸爸说,“本来看看奥运挺好,看了不过瘾,那天就招集同学到学校操场踢球,在踢球中可能因为已方落后着急,在抢球时把一个同学给踢了。”这一脚把同学的手腕被踢成骨折。都要开学了,被踢同学的家长能不急吗? “这小子球不好好踢,踢人干啥?而且包括自己这一方的同学们也都一口咬定他是故意踢的”。

    原来菲利在学校里一直是有名的 “小霸王”,人长得偏高,仗着结实总爱在班级挑衅。父母在教育上招数不多,出现问题就打一顿。学习成绩也是一直在中下游水平, “如果不是奥运会,他肯定就是沉迷在打打杀杀的游戏中”,母亲认为菲利的问题在暴力的电脑游戏上。

   

    心理分析:

    孩子日常过多表现攻击性行为,就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可能是攻击性人格。究其原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的攻击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早年的社会习得,习得的途径是观察学习和直接学习。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除人与身俱有的攻击本能,更多的是来自于挫败感。心潮心理咨询中心曾对一百名8到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随机调查,证实了他们在遭受挫败时摔东西、打骂等攻击性行为明显增加,要远远高于平静、成就感、认错、疲惫劳累等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攻击性。

    再看菲利的父母,孩子犯了错误,不分皂白就是一顿痛打,菲利挨打后,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发泄,也会以攻击形式出现,因为在他自身挨打的无奈中,感受到攻击别人是有合理性的,于是由模仿开始成为习惯。当然,菲利从游戏里、电视中一些攻击性的视觉感受中也在间接习得。

    对这样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只要进行及时合理地心理咨询辅导是可以改善的。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父母亲解决问题要办法多样化,而忌用打骂的形式。研究表明,当儿童、青少年看到身边的人采取非攻击的方式也能妥善解决冲突,就会有利于纠正他们攻击性行为。

    其次,多用肯定式教育,以帮助菲利恢复自尊。自尊感强的人,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最后,也要和这样的孩子多进行些交流和沟通,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良好的交流就是一种抒解压力的高招。

    菲利踢球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如何定性和承担责任的问题,因为双方家长最终达成了赔偿意见而得以化解。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法学及心理学硕士 长期从事民事、婚姻法学研究

顾恺颉

原文地址 http://www.jfdaily.com/newspaper/xwwb/page_56/200808/t20080820_35187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