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杂谈】“人肉”专访
(2008-07-24 21:10:50)
标签:
人肉搜索网络隐私权顾恺颉法律心理学心理咨询网络论坛 |
分类: 媒体报刊杂志各类报道 |
2008.07.16
“赏金猎人”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有本职工作。
网友lulujay亲身参与了 “藏羚羊假照片”、 “艳照门”等事件的搜索和讨论, “我的主要工作是用各种软件分析照片的作伪可能,当时很多人都在做重复工作,但大家还觉得很兴奋,一有进展就互相通报。比如藏羚羊的图片,一共被大家挑出五个疑点。有的是图片技术处理问题,有的是物理问题,有的是生物问题。一个人肯定看不出来,必须要很多人一起讨论,团结力量大。”
一位网站管理员表示: “每当有丑恶事件出现,网友就开始变得空前团结,人力加搜索引擎让调查的力量异常强大。”人肉搜索者Lulujay表示: “我知道有些人肉搜索是为了钱,还侵犯别人隐私。但我一分钱都没拿到过,我相信我做的是正确的事,是为了社会公正和正义,我觉得很骄傲。”
被搜索者:一不小心被“人肉”
“现在的人肉搜索早就不局限在论坛里了。”
一个曾被人肉搜索的网友说出他的经历, “在小区炒股QQ群里,一不小心说到最近买什么股票赚了,然后就感觉被盯上了。”当时整个群里几乎没什么人赚钱,他马上变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从QQ的用户资料里找到了他的百度博客,然后又有人从博客资料里找到他的邮箱,他马上收到各种邮件,有诅咒的,有说他骗人的,也有希望他指点的。但很快又有人排查出他的楼号和楼层。 “幸好后来没出什么事。”他表示是后一波行情救了他, “突然涨了,大家的注意力就转移了。”
研究者:如何解决后遗症
一位网络管理员建议:凡见到违规泄露网友个人信息的情况,网友可及时举报。 “现在的网站都有类似规定,但逢举报,网管就会删除相关内容。”网络隐私的立法已引起重视:四川西昌学院法学副教授王明雯在《关于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法的议案》里除强调 “明确网络隐私的定义”和 “要对青少年的网络隐私予以特别保护”外,还提出“应该合理界定公众知情权与网络隐私权,到底什么东西公众有权知道,而什么东西必须被保护。”
除了侵犯隐私,人肉搜索对于被搜索者的身心健康也可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心理专家顾恺颉认为: “被搜索者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安全感缺失,最终可能导致焦虑症或抑郁症。传播者肆意妄为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应该追究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