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来自四川抗震救灾的心理救援报告

(2008-06-05 20:53:39)
标签:

顾恺颉

心理专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地震

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师

危机干预

健康

分类: 媒体报刊杂志各类报道

摘自《解放日报》 (2008年05月27日 第05版)

人生转弯时,让我们拉住你的手——来自四川抗震救灾的心理救援报告
    特派记者 王海燕 本报记者 徐敏 梁建刚
   
    这道伤口,远比倒塌的房屋更难重建。
    瞬间降临的灾难,从此妻离子散、肉体伤残、家园不再……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痛苦?而当灾难过后,当眼前的一切逐渐平息,那些瞬间再一次一次涌上心头,又会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怎样的伤害?
    这道伤口,在心灵,是一道“不可触摸的伤口”。究竟如何才能治愈?为了解决这道难题,自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起,上海的专家、社工、志愿者们便已开始逐批奔赴灾区。到灾区人民的身边去,抱住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是所有人的心愿。
    每个人都清楚,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但所有的努力都在向灾区群众传达着同一个信息:请你们相信,当你们的人生转弯时,我们会拉住你的手。
      
    看一看,上海如何为灾区全力以赴
   
    【前方行动】一张表引发大讨论
   
    在上海志愿者心理救助团第一次前往绵阳九洲体育馆的路上,一件“小事情”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原来,心理救助首先需要心理评估。此次上海志愿者心理救助团赴灾区前,专家精心准备了一张评估表。这张表,不但有助于心理咨询师对救助者进行更科学的综合“诊断”,而且能留下珍贵的第一手档案,为接下来的志愿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但还没到现场,“表该不该发,究竟怎么发”的问题就被摆了出来。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的顾恺颉博士认为,“对无助焦虑的人,如果没有前期温和地介入,与他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便要他填表,本身就不礼貌、不合适。而且有些人或许已经接受过心理干预,填写过类似表格,不了解实际情况前,硬生生派发反而会适得其反……”一番讨论后,顾恺颉博士的意见得到了普遍认可,那张事先精心准备的表格,最终没有大规模派发。
    “这两天,救助团已经做了几次集中团训和大量个体救助案例。”上海志愿者心理救助团的带队督导赵红娣说,在工作方式上,心理干预者们应该尽可能有一个客观规范,但也需要分情况而行,而不是一刀切。有些受灾群众笑脸相迎,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但更需我们救助的,恰恰是那些冷眼以对、默默无言甚至逃避我们的那群人,我们不能因为难以靠近他们,就轻易错过。
    在绵阳的这几天,这样的大讨论时常会进行,在每天早晨去安置点的路上、在午休期间、在夜晚回驻地的路上……不仅仅是工作方法,组员们还认真细致地交流着每一个遇到的个案,集思广益,争取找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