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恐惧,死亡和爱

标签:
影评娱乐 |
分类: 电影 |
《南京!南京!》终于来了。而我却由于身在美国不得不错过了它的上映。 上周早上醒来查看国内手机短信看到了陆川的留言,希望我去看他的片子以示支持并提意见!可惜,我人在美国,就是在网上看到了下载影片也算不上对陆川同志电影事业的支持,于是联系了北京公司的同事,让他们去影院观看《南京!南京》,再写篇读后感以示支持。下面是公司同事写的《南京!南京》观后感。
原本以为黑白的剧照只是效果而已,却发现原来整部电影都是黑白的,我想也许是陆川怕太血腥的关系吧。
虽然电影整体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压抑,但依然使我强烈的感受到恐惧、死亡以及爱。
恐惧
通过描写不同人群的恐惧,揭示战争中人们普遍的心理:内心充满恐惧的人怎样征服心中的恐惧并用这种胜利感去征服别人。
侵略者的恐惧
影片以晃动的镜头和粗重的喘息声开始,我们跟随日军角川的视线看到了南京城墙和战壕中成千上万的日本士兵。突然,镜头的晃动加大了,日军开始了对南京城的进攻,古老的城墙在炮火的进攻中灰飞烟灭。
日军进入了南京城,经过机械化部队掠过的城市已经几乎化为灰烬,但是就是这样看似“死城”的地方带给了日本人巨大的恐惧感。日本士兵不敢松懈,甚至比任何时候都要紧张,一种胜利后的空虚感和进入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每走一步都胆颤心惊。“消灭残余的支那兵”是他们唯一的愿望,消灭的他们就能消灭这种不安全感。
中国军人的恐惧
在面对日军轰炸镜头时,我就在想如果自己是当时守城的士兵,心里会是怎样的恐惧。要是我的话应该早就逃了吧。所以当看到大批的国民党士兵由于对日军的恐惧而打算强行出逃且冲破那道看似坚韧不屈的人墙时,一种面对恐惧无能为力的无奈感冲撞了我的心灵。
女性的恐惧
在“安全区”内,对日军的恐怖使所有漂亮的女孩子剪了男孩头并穿上了男装,在战争中,每个人的个性被毁灭甚至连性别的特征也要隐藏。“安全区”被日军威胁:如果不能交出女人就要摧毁“安全区”。当拉贝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堂里女人们都陷入沉默,气氛里充满了恐惧的气息。但当终于有人愿意为“安全区”牺牲的时候,气氛由恐惧变成了伤感,虽然恐惧感被战胜,但是身为女性的我看到这一幕时,心灵深处的坚强渐渐被唤醒,女性在面对恐惧的时候不再是弱者,而是敢于牺牲的勇士,难道这还不够感动心灵么?
死亡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情,但是战争年代却赋予了死亡以特殊的含义,我想这正是陆川希望通过四个人的死亡而要向我们诉说的。
陆剑雄——男人的死
影片中刘烨饰演了一个硬汉,他从头到尾都是以昂扬的斗志战斗着,从开始的防止士兵出逃到奋力抵抗直到被害,都是以必胜的信心走向死亡的。
唐先生——英雄的死
影片在前半部分对唐先生的描写大多都集中在他的自私自利,比如,在日军在安全区强奸少女的时候,他告诉姜淑云不要下去;在拉贝要回国的时候,他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投靠了日本人,供出了在“安全区”的中国士兵。但就是在我们恨透了这个自扫门前雪、损人利己的人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件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同事的生命。自私自利的人转变成了英雄,,生命的延续战胜了生命的结束,弱者的心灵战胜了侵略者的残虐,谁能说这样的死不是英雄的死呢?
姜淑云——烈女的死
这个无私奉献的女性,从始至终一直扮演着女性贞洁的守卫者,而在日军的威胁下,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看护下的女人们用贞洁换来“安全区”的安全。终于在最后的一次营救中,她被日本人识破,被捕。这时她最后一次担任起贞洁的守卫者,壮烈的以死守卫了自己的贞洁。
角川——哲学家的死
“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确实战争对于那些粗枝大叶,勇往直前的人来说应该是上天的赏赐,这样的人在战争中如鱼得水、平步青云;而战争对象角川这样内心细腻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折磨。目睹一桩桩的谋杀和强奸,甚至参与其中,任何心思细腻的人都是受不了的,更何况在爱人被折磨致死之后。
爱
人的大部分的感情世界被爱这种感情占据着,要研究战争时人们的内心就必须要研究爱这种感情。电影中有常态的对国家、亲人、姐妹的爱,也有非常态的日本军人对慰安妇的爱。这些爱的表现说明了战争中人的情感和胸怀要深沉得多,激烈得多。
国家之爱,城池之爱
对国家的爱使陆剑雄喊出“中国不会亡”,对城池的爱使他奋不顾身,抵御日军的侵略。在南京城的废墟中,只有陆剑雄的军队还在抵抗日军的侵略,他们没有严密的组织,只是爱国爱城的责任感使他们凝结在一起。陆剑雄的执着来源于他的爱。
家庭之爱,夫妻之爱
唐先生因为家人的安全而投靠日本人,最后也为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而面对日本人,做了一个男子汉。在影片中,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爱国或者对任何一方的效忠,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他的小家庭,为了爱他所爱的她。
同性之爱,姐妹之爱
姜淑云代表对女性贞洁的捍卫,她不顾唐先生的劝阻屡次以身犯险解救被欺凌的姐妹。她不仅关心姐妹们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很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她没有因为小江不听自己的话被强奸而看不起她,相反她用一种博爱的胸怀接纳她,并让别人也接纳小江。这样的胸怀与博爱使我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