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
(原创博客版权所有)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短片《闺蜜》,也时而在网上看到有关女孩子之间称好友为“闺蜜”。 这个短剧讲述两个艺术院校的女孩的故事,两个人是好朋友,在一起读书,一起租房子住,有一天,甲女孩去外面找活干,找到一个拍广告的机会,甲女孩很幸运,被广告商录用,而乙女孩还没找到工作,有些沮丧。又有一次,甲女孩进入了一个摄制组,被录用,但是她当即对导演说:“她还有一个好朋友,也很会演戏,导演能不能考虑录用她的好友”,第二天,由于甲女孩的推荐,她的好友乙女孩也被导演录取了,看到这里我被她们纯洁而忠诚的友谊所打动,真是一对同甘共苦的好姐妹啊,实属不易,真为她们的友谊而感动!二人毕业了,一个留在上海,而另一个去了北京发展,在上海的是乙女孩,在北京的是甲女孩,她们相约在以后都相互扶植,相互帮助,并且以后两人结婚时,都做彼此的伴娘,在上海的乙女孩先结婚,约好在北京的甲女孩来作伴娘的,甲也同意了,可是在乙女孩结婚时,甲女孩因为剧组拍戏不能离开,离开就会违约,造成剧组很大损失,于是甲女孩没能如约来当乙的伴娘,乙女孩当即在电话里大哭,伤心欲绝!这可是她的人生大事啊,最好的朋友怎么能违约不来呢?看到这里真的有点唏嘘不已!
看完短片使我想起我读书时候,好像并没有像“闺蜜”里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好友。我从小就跟妹妹玩的比较多,小学时也有疯玩的小伙伴,小学同学,比较亲密,一起跳橡皮筋、一起踢毽子、一起跳房子。那是一年级到四年级。女孩们中也有很强势很霸道的那种,但是我不喜欢这种人,喜欢温和点的。我一直是比较弱势的那种,但是我成绩比较好,还是会有同学跟我玩。我家里没有男孩,所以父母把我们当男孩养,我父母不重男轻女,对我们姐妹还是寄予希望,所以教育很用心,我父母一辈子都不顺,个性都很强,很有能力。但是由于出身不好,每次来运动都像惊弓之鸟,差不多都是被运动的对象,我们这些小孩,也跟着受冷落和歧视,童年过得不太爽,尽管我小学时成绩比较好,却当不了“三好”学生,也没当过学生干部,老师不敢让我当,怕犯错误,影响她的前途。我父母就只好在家里多教我一些东西,比如练字啊,学琴啊什么。
所以一直以来,就使我形成了比较内敛、深沉、果断、比较有主见的性格。中学学习紧张,没太多时间交朋友,大学时,有好一点的女同学,但都有各自的事情,总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像《闺蜜》里,在一起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朋友,似乎没有,我始终认为,即使是好朋友,保持一定距离为好,太近反而容易因小事不合反目,有一定距离感才有互相尊重,可以比较长久的相处。
我交朋友大都因为兴趣相投而不是带有什么目的去接近别人,我也不喜欢别人带着功利性与我交往。朋友宁缺勿滥。可能我思想成熟,很早就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很少依赖性。当然,不是说我不需要朋友,在我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得益于很多朋友的帮助。
有时候,我也希望有依靠,尤其是当我十几岁离开父母到几千里以外的地方去读书,也有过很孤独的时候,但是由于我喜欢看书,大多数时间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所以帮助我度过了那些孤独的时光,加上我喜欢运动和音乐,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我看到现在二十多的女孩,都还很像小孩子,不很成熟,在我二十多的时候,就没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我认为,二十多岁,已经不是孩子了,是应该自己有主意,自己面对一些事情了,环境不一样吧,我们那也是被逼的,可能我没有什么依靠,所以会比较独立,今天的人比较幸福吧,可以二十多岁了还长不大,不过我还是以为即使是“闺蜜”还是保持独立性和一定距离为好,距离产生美啊!这也是友谊的一种好的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