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蔓延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继“非典”之后,再次让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因此造成了一些恐慌的心理,有的人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谈。甚至于有的人虽然身处非疫区,出门却戴着口罩。没有人不怕得病,也没有人希望得病,尤其是很容易致命的疾病。实际上,预防“甲型H1N1流感”除了从医学的角度进行防御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态。
“甲型H1N1流感”就是一种传染很容易,也能致命的疾病。而且之前的俗名也很让人容易产生联想,猪流感!!!确实由猪引起的而且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基本大多数人每天的饮食中就仿佛有很大的隐患。所以刚刚听到报道说墨西哥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而且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就传播的不亦乐呼。这样的疾病是很吓人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以及各个媒体深入的报道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大家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面对“甲型H1N1流感”,有些人紧张过度,如临大敌,有些人却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有些人则积极主动做好个人预防措施,这些都关乎心理健康领域,心理卫生专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推动社会开展预防工作。
出现恐慌、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人们面对危机,尤其是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事件,表现出担心乃至恐慌,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政府、专家和相关社会管理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客观、及时、全面地把有关情况告诉群众。当老百姓找不到渠道了解这个病究竟有多危险时,他们会更恐慌。政府和社会管理机构通过有效行动,普及“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方式和途径等知识,教给大家预防的方法,包括冬春之交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使老百姓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甲型H1N1流感”的带菌者,从而提高警惕,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这就把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行动扩大到了全社会,把防避病毒的围墙筑得更高。
对于“甲型H1N1流感”如果过于恐慌,就有可能导致另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的发生。这种神经性疾病的表征是,对身体过分担心,虽然通过医学检查为阴性(良性),但仍然不能打消疑虑。正常人也往往有这种倾向。这次有些群众偶尔打个喷嚏,偶尔受凉发烧,就忧心忡忡,害怕自己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还有的群众近期不敢到公共场所,不敢去医院……这些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举动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甲型H1N1流感”来说在防御上来说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对于“甲型H1N1流感”本身来说我们应当可以轻松面对,所以对于这次疫情没有必要恐慌,也没有必要对于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对于普通人来说解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机会其实很少的,或是说基本没有。所以对于防控来说普通群众做到的就是要讲究卫生,合理的、科学的生活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应对这些疾病。其实这也应当是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讲卫生成为习惯这对于大家都有好处。那些进常出差的人,还有经常接触从国外来的人的需要更加的注意。对于“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还没有扩散的迹象,虽然已经确定了一例患者,但是对于这么大的中国与外面有很多的交流,所以一些疾病的携带者不可避免的要到中国来。所以有这方面接触的人群才是控制疾病的主力。比如这次与第一例有接触的那一百多个人,对于自己以及家人同事的责任也需要在知道情况的时候主动去医院检查。这样的配合之下对于“甲型H1N1流感”这种可以很好控制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是很好做到的。
在心理上,要重视个体调整。首先要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要明白有些情绪反应不是自己能够随心所欲控制的;要尽量多地去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等给予自己的情感支持;要通过登陆卫生部官方网站或其它途径,切实了解相关知识、信息,尽量减少不确定的“可能”;冷静面对疫情、面对变化,增长知识,保护自己;尽量多地给自己创造快乐源泉,舒缓压力。恐慌是没有信心的表现,也是无能的一种表现,对于疾病心里着急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而主动地有效地行动才是对付疾病的唯一出路。生活都是自己的为自己负责就要科学的生活,对自己负责就要首先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知道怎样做可以预防疾病,也知道怎样可以安全的生活。这样来说对于“甲型H1N1流感”是可以受到控制的。所以惊慌不必要,心理防御更为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