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新生入学须知

(2008-08-31 10:32:1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入学适应
第一则:学习准备须知大学与高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自学为主,教导为辅是大学生学习最大的特点。高中阶段,从早读课开始,到晚自习结束,都会有老师看着大家;但到了大学后,除了在教室里上课时会见到老师,其余时间几乎都碰不到。但没有老师“看”着并不意味着大学学习不重要。暑假后即将升入大四毕业班的钱同学现在就有些后悔大一时没好好上基础课:“刚进入大一那会,感觉一下子进入了自由状态,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束后,逃课、迟到现象都发生过。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基础课都没有学好,比如很实用的英语课,就是从大一开始放松的。”据了解,由于放松学习导致几门功课不过关、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书的情况,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其实,相比高中学习,大学学习还是相对轻松的。南京财经大学统计专业应届毕业生饶同学以过来人的经验提醒广大学弟学妹们:“一些理论课程,只要该上的课都去上,没有特殊情况尽可能不要逃课,特别是临考试前两周的课一节也不能逃,一般老师会给大家划出考试范围。考试前该复习的内容一定要熟背和练习,否则,考试不过关,补考也不过关的话,就会影响到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一般的,只要能做到以上两点,大学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往往学习不过关的,都是那些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意识不强的人。” 大学学习,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普贤咨询有限公司的陈尧老师就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面,但往往这些也是大学生容易忽视的。”据陈老师介绍,同样一个班级的大学生,有的毕业后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却频频遭遇用人单位的拒绝。形成如此反差,并非是同学之间理论学习差距大,关键还取决于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软性”学习的掌握。另外,结合各自所学专业,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陈老师举例说道:“如想将来到外企工作,英语口语能力是必备的,建议同学们在校期间多接触外教或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之类的活动,以增加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比如学习文秘之类的专业的学生,不妨多学习电脑基础如Excel、Window操作等实用知识。这些实用的知识,社会上没有哪家培训机构或者证书能教会学生,这需要学生们在校期间,多做有心人,向与专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交谈、学习并模仿。” 第二则:心理准备须知面对全新的大学环境,心理准备不足往往会影响到大学生活的正常进行。南京某高校学生处处长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表示,“近年来,非智力因素导致高校学生不能完成或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时有发生。” 刚入学的新生,由于适应能力差导致的心理困扰现象比较明显,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某高校心理学老师吕航告诉记者,她咨询过的学生中,有不少就是刚从高中升上来的新生,他们常常由于改变了原来的学习、生活环境,出现不习惯集体生活、过分想家、不安心学习、性格孤僻等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严重的学生还会出现学习困难、补考不及格后,产生轻生、自暴自弃等情况。对于困扰大学生最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如因恋爱受挫而导致对他人的报复心理、因家庭贫困产生自卑心理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完全自我的人格特点导致陷入孤立的局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崔老师建议道:大学生平时应多接受一些心理学知识,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同时,在校期间人缘关系处理较好的大学生刘源(化名)给即将进入“象牙塔”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我们在家都是父母亲宠爱的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首先要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其次,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有想法可以表达,但别人不能接受也不要过分强求。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这样就不难成为同学和老师们喜欢的‘老好人’了。” 第三则:生活准备须知对于不少大学新生而言,大学生活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独立支配生活费用、独立处在集体生活中以及独立面对饮食起居等。对此,大学新生们表现不一。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具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在评价现代大学生时表示:“现代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特别是城里的孩子,有的娇生惯养。比如通知他们来军训,不少学生会找出各种理由不参加。其实军训是大学新生集体生活的开始,也是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该班班主任回忆起这么多年来接触的新生时,不由得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情来,“我曾经带过的班上有一名来自镇江的女生,到了学校后,整整一个星期,晚上都要哭一阵。后来在同学们的关心下才知道:她从小在家只顾学习,其余的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现在出来后,连在宿舍睡觉都害怕。直到大一半个学期下来了,情况才有所好转。” 大一新生在独立生活后还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理财不善”。据了解,一般大学新生入学之前,都会得到一笔生活费——为了避免麻烦,有的家长选择一次性支付半年的生活费。这样算起来,学生们可供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善于理财”,南京某高校班主任谷老师发现:近7年来,几乎每个班上都会有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买双球鞋动辄几千,看到别人有笔记本电脑,自己也去买一个……奢侈消费还是比较常见的,上半月手头松、下半月紧巴巴过日子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就更不用说了。”该班班主任表示,“有的孩子为了从父母那里多拿钱,甚至会编出各种借口骗他们掏腰包。”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从给孩子小笔资金开始,让他们学会理财。南京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小陈,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养成了善于规划的好习惯。“这其实和父母从小培养有关,尽管我家在南京本地,但我还是离开父母和同学们过起了集体生活。上大学三年来,我还从来没有过手头钱不够花的情况。”在记者要求下,小陈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理财经验:“我每月拿到生活费后,会立即取出一部分打到食堂卡里,同时,还会空出一部分买书和买碟子的钱,以满足自己的兴趣;剩下的就用来买衣服或者到外面吃大餐什么的。如果一段时间想买大件东西,如MP3、参加培训什么的,我自己就从买衣服等方面省钱,实在不够的,我就和家人商量或者通过参加促销、兼职什么的来实现。” 第四则:职业生涯规划须知不少大学生到了临近毕业找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才后悔白白浪费了前几年的大学时光。江苏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其实和大学生入校后,没有很好地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有关。在就业指导中心,常常会碰到因为考研或考公务员错过找工作良机的学生。“我今天碰到一名大学本科生,之前考研、后考公务员,可都没考上,现在又来我们市场部找工作了。”通过交流,这名学生也承认:她在校期间确实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大一时就是稀里糊涂地混了一年,虽然学校里该考的功课都考过了,但其余的时间都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大二大三时,既没有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没有主动和社会接触过。看到周围同学有的考研了,她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考研大军,后来觉得还是先就业的好,于是打起了考公务员的主意,结果两场考试后,自我感觉考得还可以,但结果都没有顺利通过。没办法,现在只好找工作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夜遇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