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兵哥心理团队
兵哥心理团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27
  • 关注人气: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马家爵事件看大学生心理问题

(2008-04-18 15:11:41)
标签:

教育

分类: 阳光自助

因一点小磨擦,就残忍地杀死了4个平时和自己相处不错的同学。这种事情听起来令人发指,使人胆寒。马加爵,云南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2004年2月23日作出了令人震惊的行为。无独有偶,3月27日,临沂一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失常,用刀将父亲、奶奶、邻居砍成重伤。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尤其是,马家爵事件发生后,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从马家爵事件看大学生心理问题从马家爵事件看大学生心理问题从马家爵事件看大学生心理问题

     马加爵                        被马加爵杀害的四名同学

青年大学生历来被认为是心理最健康的人群,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变革,新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巨大冲击,加上大学生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变化时期,因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他们心理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已经并非个别现象,并正在呈蔓延的趋势。
  中国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6%。清华大学在死亡和退学的学生中,精神分裂症占60%,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占死亡学生总数的 33.3%。最近一项对全国1.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大部分学生个性特征呈现出开放、活泼、思维敏捷、情绪较稳定、有较强的自信、富于幻想、有创造的潜力、有应对挫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个性存在明显的弱点,表现为缺乏认真负责精神、责任感不强、自我中心、言行易脱节、自制力较差、坚韧性和持久性差等。高校中有7.8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7%的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强迫症状。调查显示,33.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舒畅和比较舒畅有,感到心态压抑和比较压抑的高达33.3%,一般的为32.9%。 
    2、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主要表现是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调查12.1%的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表现在那些具有攻击性、反抗性的学生中,他们由于性格上的不合群,而被学生不理解、排斥和冷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精神压力。人际交往一旦脱离纯粹学习环境,就变得复杂起来,许多人缺乏经验,得不到群体认可后就感到孤立无援。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于是就产生了心理障碍。

3、敌意症状。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对他人存在着敌意倾向,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甚至动刀动棒。马加爵的过激行为就是敌意症状压抑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4、忧郁症状。主要表现是部分大学生对生活迷茫,进取心不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失望,悲观,严重的甚至出现了轻生意向。在普通大学生身上体现的不同程度地感到空虚、压抑,有时甚至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的状况令人担忧。“郁闷”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写照。

总的来看,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然而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却相对平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心理问题羞于启齿,不愿意到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指导。实际上,很多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如果在问题初发时能够及时寻求心理帮助,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一位学生因考研失败而精神分裂,他的父母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孩子能健康地生活,至于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孩子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中,我们常感叹,很多事情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实际上,对于心理健康也同样如此。

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原因、社会影响的原因等。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相对欠缺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之所以发展成心理障碍,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受重视有直接联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都在新生入学之初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近三年来,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一直在17-20%左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中学时引起的。反观我省的中学中,只有不到5%的建立了咨询室,这与当前我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很大差距。我省高校中,40%的学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有的即使设立了,亦没配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