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高差谈玩球之——“捧”杆动作有何弊端
(2011-03-07 10:51:50)
标签:
高尔夫握杆体育 |
分类: 高差谈球 |
昨天在练习场,发现一个同样是资深高差的球友,握杆的动作是“捧”着的,就是两手掌心都向着天。一般的要求,在握杆时两手虎口朝向应该是一致的,中性握杆是朝向右耳,弱势握杆朝向下巴,强势握杆朝向右肩尖。而“捧”杆,则是左手弱势,右手强势。这样能达到强弱相抵的结果吗?
先来看看握杆时虎口偏向右边,为什么就叫做“强势”?握杆瞄球时,两手掌相对于杆身偏向右边,经过上杆下杆之后,杆头再回到球位击到球时,两手掌不会继续维持相对偏右的角度,这时杆身是偏左了,杆面会向左向下扣。杆面下扣,打出的球会比较低,有左弧。在同等力度下,球路低的球就会滚得比较远,强势握杆打出的球就会有“平、远、左弧”和不容易停球的特点。一般来说初学者的转身相对于手臂都比较快,球容易右偏甚至右曲。所以强势握法很适合于初学者。
弱势握法打出的球,相应地有“高、近、右弧”和滚动不多的特点,因为击球瞬间杆面是有点向天,打开的。适合于上果岭精确定位和停住球。
当右手强,左手弱时,强弱并不能相抵,反而同时起坏作用。上杆顶点,两手拇指都不在杆身下面,很容易发生杆身下垂,握不住杆。转为下杆时就跟不上转身的速度,手臂滞后的结果就是球向右飞。击球瞬间,左手妨碍了杆身的回正,除非你把它完全松开,要不很容易打出超高的球路。手腕的释放动作只能完全依靠右手。送杆时本来是右手转为在上,左手在下。但因为两手掌在握杆时形成一个较大的角度,就没办法向前送出。所以“捧杆”的人应该有几个特点:上杆顶点杆身下垂,击球瞬间右手腕勾球,送杆不充分,直接向身后收杆。球路高而近,不滚,经常偏右。
练习场上,改为强势握杆后,球友的球连续出现击顶,应该是手腕的释放比较有力了。把球位放前一点点克服这一现象,这样打出来的球扎实有力,不再飞到天上去了。送杆好,落地也会滚了。收杆姿势也漂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