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60度挖起杆做出短距离劈起

(2008-08-13 10:54:52)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球技术

自从学球以来,80码以下短距离的劈起都用的是P杆,距离基本上都练固定了,过沙坑和小水沟很有信心。第一套杆的时候有P/S杆,用在果岭边的长草区;沙坑用S杆或P/S杆都有,看高度和距离要求。现在用的第二套杆P之下只有S,所以短距离都用P杆,S杆和60度挖起杆一直没练好,出错太多,一般只在过大树时偶尔用到。

近期天气好,果岭超快,P杆全挥能做到刹车效果,滚不远,还可以对付,短劈就不好停球了,骨碌骨碌的就走远了,旗位在前的时候总是造成第一推超长。没治了,只好60度挖起杆上阵了。

现在球袋中唯一的挖起杆是60度TM的rac(白色),反弹角不清楚,但根据观察和使用,应该是很小,在沙坑中很容易就挖深了,一般不用。练习中,先是摆在打毯上观察,发现球位在正中稍后时最佳,杆头前缘不向着地,也不打薄。然后经过从近向远的练习,最后固定了3码到全挥距离为48码(落地)的上杆幅度,能准确到5码以内。这个周末,经过两场的使用,效果很好,只有个别球位不理想的时候打薄了。

用这种大角度的挖起杆,左手作用要比较大,有个向前拖的感觉,而且向前送,“与目标握手”的感觉要更加明显。送杆足够了,球的起飞角度大,落地反而停得住,如果击球时有捞球的感觉,左手弯得太快,或者手腕向前弯曲,手部比杆头落后,反而容易打薄而弹道太低,球会平着穿越果岭上空,落到后面更麻烦的地带。

劈起球与全挥杆一样用到腰力,转身动作跟手臂的上杆要配合好,感觉到是用身体下杆,这样打得才能扎实,力度也更准确。如果不是有特别的要求,不必要有大的曲腕动作,因为曲腕过多会影响准确度。如果球埋在长草中、下坡很陡,或者特别要求球能急促停住的时候,就要用到大的曲腕,这时有可能会打厚,有点砸的感觉。用大角度杆,一般会砸入草皮下而没有跟杆动作(是不是我还没领会手法,请高手指教)。不过动作虽然有点难看,有时打出来效果还挺好的呢,不妨试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解读果岭ABC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