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十19—20分享 (上)
(2015-09-17 06:52:29)分类: 圣经研究 |
当然,本段的重点在于十19—20跟九11对应,以敬拜场所为首尾,夹住了中间论述所献祭物的部分。通过紧邻的上文同样引用《耶利米书》三十一章让我们看到跟第八章的联系,那么分享第八章中曾经认识到的会幕同时揭示了救赎神学与创造神学在此处自然也不容错过。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段怎样建立在前文十12—13引用诗一一〇1的基础之上:因为八章开头对该诗篇的引用引出了帐幕的话题,那么现在对帐幕的总结部分紧承上文同样引用诗一一〇非但显得非常合理顺畅,更可以在收尾的时候点名基督如何超越开头伏下的旧约线索。
救赎神学的部分相当明确。直接上文来说,无非重述一下已经多次反复的话题——那就是基督的血超越旧约牛羊的血,因其一次献上,照着无穷生命的大能永远有效,将罪赎尽,我们便可以藉着直抵神的面前。
继续挖下去,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理解如何与前文的诸多线索对应。首先对应的是九11,这是我们结尾三段论的基础之一。九11提到“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这里的经文在帐幕上结尾。对应九11的关键在于九11承接上文对人间会幕局限性的论述,起到对比的作用。九章的开篇论述的会幕的局限,从构造上来说,因为帐幕分层的隔绝,本因见证神人同在的会幕,反倒将神与他的百姓隔开,“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九8);从帐幕分隔的必要性来说,是因为所献的祭物“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九9)。在这样的背景下,九11、12直言不讳,基督来了“用自己的血”,“只一次”,便“成了永远赎罪的事”,釜底抽薪式地解决了会幕分层将人隔开的必要性。然而九11这里只下了基督献上自己赎罪的结论,接下来到十章这里则论证了为什么基督一次献上自己可以起到永远赎罪的效果,从而可以对帐幕的主题告一个段落。
非但如此,结尾这里还解决了九11那里遗留的构造隔阂 (九11只解决了隔离的必要性问题),明确指出中间隔断神和他百姓的幔子中间,因为基督救赎的缘故,如今“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 (十20),因此地上会幕在隔离上的局限性,那条进入至圣所还未显明的路已经显明了。三卷对观福音书都记载了基督上十字架,圣殿里的幔子裂开 (太二十七51、可十五38、路二十三45),只是没有明言幔子裂开的意义。《希伯来书》这里回应福音书对基督十字架的记载,点出了幔子裂开的深刻含义,从此神与人不再隔开,经过这条“又新又活的路”,属基督的都能到神那里。《约翰福音》在基督受难的记载中虽然没怎么提幔子,但是前文经典的“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怎么看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此外,当所献祭物镇守基督超越旧约条例的最后一关,我们还可以越过八、九两章,看到与更前面的内容背后线索一致的地方。在祭司制度上同气连枝的祭司身份上,靠超越律法的“更美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神面前”(七19)。因这“体恤我们”、“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我们便可“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四14—16)。他 (基督) “因受苦难得以完全”,“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二10、17)。
明显可见,基督流血,将自己一次献上的赎罪意义不仅在直接的上下文中回应了九11,更把全书关于将信徒引到神面前的所有信息都串了起来。用祭物的话题站好论基督无比超越性的最后一班岗,再度显明了《希伯来书》作者神学上、写作上炉火纯青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