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12日

标签:
相对论光速电磁感应以太爱因斯坦校园 |
1
·电磁感应疑难问题。1832年法拉第认为磁铁与导体之间的感应是在导体中产生了感生电动势 ,1834年楞茨认为是在导体中产生了感生电流 。虽然都是导体上的感应,但由于 和 出现在欧姆定律的两边,谁是原因谁是结果,犹如当时的鸡蛋与小鸡之哲学问题。1865年麦克斯韦却认为磁铁运动时在以太空间里产生了漩涡电场 , 的积分可得电动势, 的微分可得电流,似乎平息了法拉第与楞茨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哲学争议。但是仔细想来,它与前两家定律的本质差别就更大了,究竟是在导体上产生了感应或者是在以太空间中产生了感应,其物理本质截然不同,因为导体与以太有着本质上的差别。1892年洛伦兹创建了金属电子理论,因此金属电子受洛伦兹磁力而形成感应电流,其本质是力 而不是场 。1897年J·J汤姆逊发现电子,证实了洛仑兹的电子论的正确性。其实,无论线圈运动或是磁铁运动,只要磁场与导体存在相对运动,则金属电子必然切割磁力线,即,“线圈静止而磁铁向左运动”与“磁铁静止而线圈向右运动”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都属于金属电子切割了磁力线。因此电磁感应的物理本质可统一到洛仑兹磁力上面来。20世纪初又冒出来一个相对论电磁学,运动者看见了电场 和磁场 。到目前为止,同样的磁铁与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本质仍然没有统一起来,五家观点不相融,真理却只有一个,而教科书只好原本照抄,孤立的讲授各自章节,难以讲授它们之间的物理联系和区别。当我们全面思考时,就会发现,这到底谁是本质,谁是现象?谁是原因,谁是结果?甚至谁是真理,谁是假象呢?
·时空疑难问题。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强调,“谈论绝对空间是没有意义的,地球自转引起力学上的差别是微小的,按照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当磁铁运动时在空间产生了感应电场,于是线圈中有了电流;而当线圈运动时在空间没有产生感应电场,可是线圈中照样有电流,可见空间本不该对称。 ,James实验表明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可测,而Michelson-Morley实验表明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不可测,我们可以假设光速不变 ”。他以此为依据,利用洛仑兹的纯数学变换式,推导了他的侠义相对论。但侠义相对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因为作为唯物主义者谁也不相信现在的他就是前世的她。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大学生质疑相对论,90年代中国武汉测绘学院的学者、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耿宪温、燕山大学李子丰教授、海军某部黄德民先生等一大批有志人士,不信邪,撰书立说,用唯物主义驳斥相对论,并尖锐的指出“相对论造成的恶果是:使人们步入歧途,阻碍物理学发展”,中国北京一大批有志人士成立了一些反相对论的网站和“反相联谊会”,还介绍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反对相对论的情况。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卢鹤绂院士冲破重重阻力,给世界发出“向爱因斯坦挑战”的檄文。中国国防科工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宋健呼唤青年科学家敢于创新,质疑相对论(引自科技信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万钢部长了解到李子丰教授用唯物主义反对相对论的情况后托人给予勉励(引自科技日报)。国外科学家反对相对论的人数就更多了,有洛仑兹、彭加勒、卢瑟福、戴维斯、Michelson-Morley实验的创始人迈克逊,等等。总之,相对论不仅没有解决上述两大疑难问题,反而带来第三大疑难问题。时间是一维流逝的或是可以停止的?空间是各向同性的或是可以压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