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萍水”相逢课异构,转变方式显精彩——记福田区程观金地理转变教与学方式工作室公开课研讨活动

(2014-05-27 18:15:45)
标签:

教育

分类: 活动剪影

          2014年5月20日上午,在梅林中学办公楼四楼微格教室,举行了全区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转变教与学方式公开课活动,公开课的主题为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讲教师为邱与陈越两位年轻女老师,她们是程观金地理工作室成员与程老师的徒弟,陈水越老师来自福田外语高级中学,邱萍来自梅林中学。本次“同课异构”转变教与学方式公开课活动由福田区教研中心与程观金地理转变教与学方式工作室合办,参加听课交流活动的老师有50多位,他们主要来自全区非毕业班高中地理教师以及梅林中学部分教师,还有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杨春生、区地理教研员孙利秋、梅林中学王德久校长以及教研处杨远军主任等前来指导。

http://s6/mw690/001uNmUHgy6JcYXHzlH25&690
     第一节课由陈水越老师上,陈老师先从一段精彩的农业景观图片与解说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结合深圳本地的实际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动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出“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重点知识。第二个环节为分组探究学习,通过设计6个典型案例,分给6个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分别对探究结果作出讲解,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补充,学生学以致用,师生互动融洽,最后由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归纳。

 http://s14/mw690/001uNmUHgy6JcYZi5Cl9d&690 

    第二节课由邱萍老师上,邱萍老师从一张荔枝照片与一个有关杨贵妃与荔枝的典故引入,顺势抛出两个有趣的问题:①杨贵妃吃的荔枝可能来自哪里?②当地人为什么不在西安种植荔枝?让学生思考回答,再进一步设问:假如你在农村有一块土地,你想做什么用途?这些有趣的问题很快将学生带入思考,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结合本地的实际设计了三个典型案例来开展合作探究、展示互评。三个案例为:①深圳南山荔枝种植的区位因素;②粤北山区发展 “立体农业”的特点与影响因素;③珠江三角洲 “基塘生产”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三个典型案例通过图表、材料设计出多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究,在学生探究期间还播放了两段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展示互评环节非常精彩,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频繁,在学生展示互评中生成新问题时,邱老师能及时进行引导启发与化解。最后以漫画“一棵大树”的笔记来让学生小结本课的重点知识,很有创意!              

http://s16/mw690/001uNmUHgy6JcZ0Txrp4f&690

    当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在座听课的老师集中进行评课交流活动,该环节由区地理教研员孙利秋老师主持,她先请两位上课的老师简单介绍各自的教学设想,然后请教研中心杨春生副主任对两位上课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http://s9/mw690/001uNmUHgy6JcZ81mgUc8&690
     杨主任首先说到自从前两年听程观金老师的课和我区举行第五次转变教与学方式现场会开始,感觉程老师工作室的成员与梅林中学地理科组年轻的老师,经过程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课堂教学发生明显的转变,取得很好的效果,今天从两位老师的课看出,特别是邱萍老师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课堂转变都表现得很出色。

邱老师的导学案设计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3个本地典型的案例来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既结合本地的实际,也填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体现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与拓展水平,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用的地理,案例与课程结合得非常好。此外,邱老师的课在学生展示互评环节表现也同样精彩,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小组任务的分配、小组的展示互评、小组的课堂评价体现等环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展示需要评价,评价很重要,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最好能做到积累,如周、月、季、学期、学年积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发展进行跟踪会更有意义。杨主任对两位年轻老师的导学案设计与课堂表现大加赞赏,并说邱萍老师工作还不满一年,在程老师工作室的指导下,成长是非常快的!

http://s1/mw690/001uNmUHgy6JcZbQdEce0&690 

     接着由程观金老师作发言,程老师说本次请两位年轻老师担当全区的地理公开课,要求采用新型的“同课异构”,就是不但在课程案例设计上实现“异构”,还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实现“异构”。陈水越老师设计了6组中外农业生产的典型案例,采用“案例导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以师生互动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邱评老师结合本地的实际设计了3组典型案例,采用“1+1双主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两位老师课堂表现各有精彩,都能很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两位老师非常年轻,特别是邱萍老师,毕业工作还不满一年,这么年轻的老师能否进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本次活动证明转变教与学方式与年龄没关系,年轻老师一样可以做得很棒,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虚心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长很快。

     程观金老师还说:教学是什么?他认为教学不是说教,只是帮助。就象小鸟学飞,通过鸟妈妈适当的示范与帮助,小鸟很快便学会了飞翔。所以转变教与学方式,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讲解,教师更多的是调动、启发与引导。通过两位年轻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堂转变之后课堂原生态的改变,学生变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评,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与交流,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相信学习成绩也会提高的。程观金老师发言结束后,福田外语高中的于清香老师与梅林中学的徐韵薇老师也作了发言,她们充分肯定了两位年轻老师的课,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http://s4/mw690/001uNmUHgy6JcZe1hyr53&690

     最后由孙利秋老师作总结发言,孙老师说,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与多位老师的发言,很有启发,我也在经常思考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个问题,传统的理念要求的好课标准往往注重: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方法得当、更多关注教师的教、更多关注教师对专业内容的解读与评价;但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好课的标准,正如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对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有意义,是一节扎实的课,能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发展;二是有效率,是一节充实的课,每个学生都有事做,不能只关注几个好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中下层的学生;三是有生成性,是一节丰实的课,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教师要及时解疑与点拨;四是常态性,是一节平实的课,我们不要为了上公开课而作秀;五是有待完善的课,是一节真实的课。今天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很好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一些教学策略与方法来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达观点的机会,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发展,值得我们通过QQ群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