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峨眉山月歌》到底写的是哪里?

(2012-02-16 19:39:35)
标签:

峨眉

乐山

旅游

文化

杂谈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写作地点考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http://bbs.leshan.cn/images/pwicon/stairs.png

UID:21829

  • 注册时间2007-03-12
  • 最后登录2012-02-14
  • 在线时间1062小时
  • 发帖63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9
  • 海棠币19572
  • 经验值15678
  • 社区贡献值110
  • 交易币0
  • 好评度8516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upload/21829.jpg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知道了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对大多数乐山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解释得来让人服气的,目前还没有几个人做到,为此,我也不敢说权威解释,只能说是个人的考证。
我个人认为,李白写这首诗的地点,正是在青神的汉阳。

理由:
按古诗的结构分解
。应该是:

娥眉——山月——半轮——,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三峡,
思君——不见————渝州。

把原诗分解后,可以清晰看出:
一,李白出游(出行)的目的地是渝州,出发的时间是晚上,出发是的背景很清楚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汉阳在秋天气候好的时候,可清晰看到峨眉山和金顶。而板桥、关庙,因为河对面顶高山遮住视线,而看不到峨眉山,当然就不能看见: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二,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句,比较符合乐山行船的习惯,如果是农历下半个月,天气晴朗,半夜时浩月正好当空,也正好走船,夜发二字才符合实际,而不可能天亮才开船。水上生活过的老船工,很清楚“夜发”就等于越走天越亮。同样,早靠头,是怕错过过夜的码头。同样,夜发清溪码头,比夜清溪河,或夜发清溪镇,指向要精准得很多。
三,三峡肯定是指平羌、背蛾、犁头三峡,决不可能是长江三峡,李白是到渝州,又不是到荆州,他向长江三峡干什么。如果把“下渝州”和“向三峡”两句合并理解,明显是汉阳。
四,清溪不是指犍为清溪驿站,应该是汉阳的名字叫做清溪”的码头,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洪水的影响,溪清渡码头消失了而也,就象乐山茄子浩义渡的消失类似。30年前,乐山的九码头,十码头,对于今天的乐山人来讲,等于非常遥远的传说。李白大爷用字很精准,不可能不讲究。打个比喻:(汽车),“夜发成都向乐山”,和“夜发石羊向乐山”相比,后者要精准很多。
五,我在汉阳拍的柱杵图片,证明汉阳在1000多年前的繁华;建筑物可能因为火灾而消失、重建,但柱杵是不会消失的,只是逐步风化而也。
六,在隋朝大业十一年,平羌县由汉阳东60里迁到汉阳,唐朝沿用了隋朝的建制。从成都九眼桥坐木船下水航行,第一天住江口(过关,成都到眉州,验关签证)。第二天,正好住汉阳,验关签证。在盐铁制时代,从此州到彼州,必须验关签证,否则是“偷渡”,要受刑罚的。当时的平羌县,正好是从眉州到嘉州的“平羌关”所在。今天的汉阳古镇遗迹,也只有一道城门,符合“关”的建筑形式。
(础,地面以下,分摊压力用。杵,地面以上,防潮,防虫用。)



欢迎各位有兴趣的网友指点。



柱杵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2/117_21829_45e4aa737422b3c.jpg?50

图片:汉阳1.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5357c5699d58554.jpg?90

图片:汉阳2.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2/117_21829_a1ba870df6e2cf3.jpg?69

图片:汉阳3.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2/117_21829_d091cc7e648f1a2.jpg?61

图片:汉阳4.jpg





壁画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28d8d7f9d4c25a4.jpg?83

图片:汉阳5.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f4de337912886be.jpg?121

图片:汉阳6.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bcba2a6fb75ecf5.jpg?84

图片:汉阳7.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01c12ba43f2bb48.jpg?91

图片:汉阳8.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982f0238be22042.jpg?81

图片:汉阳9.jpg






石碑和残存文字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2/117_21829_f98c764eafa66cc.jpg?57

图片:汉阳11.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e160ec61643fb81.jpg?64

图片:汉阳12.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8cb6a6c6dcfa141.jpg?137

图片:汉阳13.jpg



金库和金库的防盗墙设计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2/117_21829_6b52c6700aa3863.jpg?86

图片:汉阳14.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2324a881be3c3c2.jpg?143

图片:汉阳15.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069043a18cc33c5.jpg?158

图片:汉阳16.jpg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2/117_21829_7e29f0f138c597f.jpg?139

图片:汉阳17.jpg

(古人的防盗设计,太聪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