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根新政:披着“供给学派”外衣的凯恩斯主义

(2015-11-25 08:21:28)
标签:

宏观调控

经济周期

分类: 读书学习

里根新政:披着“供给学派”外衣的凯恩斯主义

http://221.232.160.243/bolanadmin/admin/uploadfile/2015/1123/20151123090829509.jpg

【博览财经观察】人们曾经把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新政”看作“供给学派”最成功的历史实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界对“里根新政”的成功又有了新的看法。有观点认为,“里根新政”的成功要素似乎与供给侧改革(减税、放开市场管制等)无关。里根新政真的是像其宣称的那样是依靠市场的内生动力赢得经济复苏的吗?一些事实表明,里根所宣称的“新政”和其执行实际情况的并非是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恰好正是里根所厌恶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又一次成功试验。只不过和罗斯福不同的是,巨额的资金不是投向了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而是投向了军备竞赛,是联邦政府的超大规模预算赤字拉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

里根是美国历史上长得最帅的总统。但大多数人没有想到,在他的两届8年任期结束之后,他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干的最漂亮的总统之一。他的两大业绩之一就是搞活了深陷泥潭的美国经济。

登上总统宝座之后,里根开始改变自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所奉行的凯恩斯主义,并公开宣称,他治理经济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供应学派。在就职演讲中他表示:“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供应学派的创始人拉发认为税率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高税率降低了税后工资,改变了劳动对闲暇的相对价格,促使他们更愿意用闲暇替代劳动,从而降低了劳动积极性。此外高税率降低了税后的投资收益水平,会使企业减少在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使个人减少在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投资,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另外高税率还挫伤人们的储蓄积极性,导致资本外流。因此,只有适当降低税率,才能重振经济。

而在当时,企业主和中产阶级的确被高额的税率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里根主打降税的招牌,而且还有理论支撑,自然得到了社会上下的普遍欢迎。

里根经济改革的第二板斧是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不断加强,出台了很多管制经济的法案。里根对政府管制深恶痛绝,上任当天,就签署法令,立即解除了全国的汽油价格管制。结果,并没有像当年的政策制定者那样带来大乱子,加油站外排了多年的长队,很快就消失了。人们平静的接受了取消管制带来的油价上涨。

里根的第三板斧是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采用了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过大,而不是其他五花八门的理由。为了解决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里根支持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以大幅提高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

减税、减少管制、收紧银根,里根的三板斧下去的效果怎么样呢?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开始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

此时,里根展现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出色定力,市场的糟糕表现和反对者的呼声没有影响里根根除积弊的决心,他继续一意孤行的推行既定的改革。几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从1983年年初,经济开始了戏剧性的经济复苏。

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里根经济学和美国经济走出滞涨泥潭、走向全面复苏的正相关关系是不是同时也是因果关系。人们怀疑到底是减税、减少管制、紧缩银根这三板斧造就了经济繁荣还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

里根想做的,实际上是终结罗斯福新政(罗斯福主张用高税收支撑财政投资,也就是一边加税,一边投资,90%以上的最高税率维持了大约20年),将美国拉回到曾经的“镀金时代”。在那样的日子里,政府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守夜人”,维持在很小的规模之内,更不会为经济运行设置太多的规则,更不应该直接的人为扩大需求,通过投资刺激经济发展,总之市场会解决一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恰好正是里根所厌恶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又一次成功试验。只不过和罗斯福不同的是,巨额的资金不是投向了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而是投向了军备竞赛,是联邦政府的超大规模预算赤字拉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

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里根政府提出的税法改革方案。1986年10月23日,里根又签署了修正税法,再一次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根据测算7年内,每个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约增加600~900美元。

但在批评者看来,里根的大规模减税政策是一种“劫贫济富”的行为,除了制造出更大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像供应学派的理论所预见的那样最终带来税收的大量增加。事实上,里根一方面减税,但同时没有减少哪怕是一项的政府开支,同时急剧扩张了军费开支,结果是财政赤字激增。

放松管制是“里根经济学”的另一大法宝。“里根政府并没有一个如何改变管制或者替代管制的全面计划,而仅仅成功地实施了两个放开管制的法案——1984年灾难性的《嘉恩圣杰尔曼银行法》和《有线电视法》。与普遍宣称的情况相反的是,其他所有放松管制的立法其实是在卡特时代颁布或者酝酿的。”《20世纪剑桥美国经济史》不留情面的否定了里根有关放松管制雄心壮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政府管制的高峰。管制机构的从业人数从1970年的2.8万人增加到1979年的8.1万人。有人估计,在1980年时单是执行当时美国已有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每年耗费12亿个小时的工作量。所以里根在就职仪式上一句“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才是问题本身”赢得了满堂喝彩。但根据《20世纪剑桥美国经济史》记载“在里根的第二个任期内,联邦管制人员人数又增加到了10.7万人,而预算也增加了18%,其中预算增加最多的是环境保护、银行和融资方面的管制。”

所以,对于“里根新政”是不是“供给学派”的成功作品,争议越来越多。

一般而言,凯恩斯主义只适合拯救五年以下的经济危机,长于五年的经济危机则不适合,因为凯恩斯主义太注重赤字财政,而赤字财政不可长期实行,一般实行三五年的财政扩张政策后,政府财政赤字就会达到极限。但“里根新政”却在天时地利的美元霸权之下,突破这一限制。里根的成功建立在美元是“全球化的货币、美债可面向全球发行”的基础之上。这一点,是其他国家的“里根新政”模仿者无法企及的优势

匆匆三十多年一晃而过,脱去“供给学派”的外衣,人们慢慢发现里根其实也是一个凯恩斯的信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