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文明的对照》读后感

(2016-04-13 16:51:49)
标签:

历史

文化

中西文明对照

许倬云

分类: 直抒余意

足球分两种:足球和中国足球;逻辑分两种:逻辑和中国逻辑;同理,必然存在两种历史: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


作为渊源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后裔,中国人对本民族的历史当然了解,对古代中国的那些光芒万丈的年代心向往之,当局时刻不忘利用昔日荣光强化国民的自豪感,并企图做一个复兴的美梦。在人们的印象中,有关最早、最快、最大、最高、最远的世界记录必然属于古代中国,至少截止到明清之前如此,对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的状况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多少有点「夜郎自大」的心态。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有很少见到将中外文明对照着编写的历史著作,仅有的两本都是出自旅美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其中之一是《万古山河》,另一本就是《中西文明的对照》。


在《中西文明的对照》这本书中,许先生以中国历史为主线,将春秋战国、秦汉帝国、南北朝、隋唐帝国、元帝国、明清帝国这些主要时期,分别与西方同时期的希腊城邦、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相比较,从地理、人口、哲学、治理、经济、科技等方面分析对比,厘清各自的发展路径和突出特征,并剖析了深层原因。


许先生的书一贯地构思宏大,很多时候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对阅读者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先决要求,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由此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在这个浮躁的处代,历史有何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在某些人眼里,历史尽是一些陈年往事,既不能吃,亦不能喝,更不能以此谋生,何用之有?王朔曾说过,有些人信奉猪的原则,认为「凡是不能当饭吃的都不重要」,此类人,俗人也,不值得与之辨。


有句名言曰「以史为鉴」,不通往事,如何知来者?历史是每个人、家庭、民族、组织、国家的坐标,我们的过去决定着我们现在的模样。你去找工作,首先需要了解对方公司的底细;一家公司或者组织招聘员工,也需要检查应聘者的简历;哪怕谈恋爱,双方也需要交待彼此的过往经历,此凡各种底细、简历和经历不都是历史吗?我想呐喊:「历史很有用!」

http://s9/mw690/001uN56Xgy70SE7FIZq38&690

 

http://s6/mw690/001uN56Xgy70SE7xF1Hf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