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刀背儿读《红楼梦》第一回
之(三)《石头记》的来历
●正文:《红楼梦》最初的书名是《石头记》,即一块石头记录的故事,什么石头?这块石头可不同一般,乃是女娲补天时煅炼过的已通灵性的石头。由于其他石头都用来补天,独自己无用,遂每日悲号惭愧。一日来了一僧一道两位神仙,石头就哀求二仙带自己经历红尘,二仙大施幻术将顽石变成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携入人间。最后复还本质,石头就将自己的经历錾于石上。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来了位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抄录下来流传世间。
且看那石上所记:姑苏城内有一员外叫甄士隐,一日午睡,梦见自己来到一处所在即太虚幻境,听到一僧一道两位神仙说要将蠢物夹带在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等之中去红尘经历一番,甄士隐就向二仙询问,二仙道玄机不可预泄,但可将蠢物示之,原来所谓蠢物就是一块通灵宝玉,即那块石头的幻像。甄士隐惊醒后,梦中事便忘了大半,就抱着女儿英莲到门外玩耍,又遇一僧一道,口念偈语。甄士隐心中犹豫,二仙已远去矣。忽见寄宿在隔壁庙内的书生贾雨村走来,遂邀雨村至家中小坐。展眼到了中秋,士隐又邀雨村,谈话中得知雨村穷困,就资助雨村路费入京赶考,雨村立即起身入京。不想到了元宵节,家人霍启带英莲去看花灯,将英莲丢失,过了两月,庙里着火殃及甄家,一把火烧了精光,甄士隐只得寄居岳父家。一日又见跛足道人口唱《好了歌》,士隐顿悟,也作《好了歌解注》,遂随道人飘然而去。
第一回主要写了八件事:1.《石头记》的来历;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3.抱英莲遇僧道;4.贾雨村初识娇杏;5.中秋节甄贾赏月对饮;6.元宵节失女,三月十五失火;7.士隐随道人而去;8.娇杏再遇雨村。
一、《石头记》的来历
原来有一块女娲补天未用之石动了凡心,想到人间去享一番荣华富贵,便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其进入红尘。二仙遂大展幻术将其变成一块美玉携入红尘。后待劫终之日,复还了石头的本质。石头遂将自己亲历的一段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故事镌刻于石上,后有空空道人路经此处,将“石头记”抄录传世。
关于这一段正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通行的人文版《红楼梦》基本上是以庚辰本为底本的,但在第一回关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如何将石头变成美玉这一大段400余字的文章,则是根据甲戌本补配的,庚辰本及其他版本均无此段文字。
叙罢故事梗概,再来说说这一段中最重要的三处。
(一)在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处有脂砚朱笔旁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作者借二仙之口交待出全书的总纲。
(二)在“满纸荒唐言”这首诗所在的那页书上,有两条重要的朱色眉批。
1.“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应为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应为蔽)了去,方是巨眼。”指出《红楼梦》作者就是曹雪芹,无可争议,读者不可被作者“狡猾”之笔瞒过。
((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