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那时昙花一现
胡翔
27800人的船队,在604年的某一天,从中国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空前的伟大海上航程。此后的近三十年间,这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船队,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之上,由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视浮云巨浪如立高阜,视异域风景如履户外”,七次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沿岸30余国。那是何等壮观恢弘的海上三十年!
三十年是傲视全球睥睨世界的三十年,中国的海军实力、造船术、航海术被“郑和下西洋”表现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三十年是让历史扼腕浩叹昙花一现的三十年,郑和之后,中国人正面出现在大海出现在远洋航线出现在世界格局中的帆影橹声消失了;郑和之后,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们在地球的鲸波蜃浪之间不断发现探索,他们的国家从而崛起强大,而中国原本是有实力由陆地转向海洋,沿着“七下西洋”的九万里航路,开掘富强和繁荣的。可是,三十年后,“天朝大国”的大门在海禁政策中关闭,这一关,就是400余年。400年,那些蕞尔小国在海洋扩张中纷纷崛起,而同时,闭关锁国的中国与世界在近代文明中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直到100多年前的某一天,人家还是依旧从海路而来,用坚船利炮轰开紧锁的中国之门!
……信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贝内德托·克罗齐)。正在央视8频道热播的59集历史剧《郑和下西洋》,在为亿万观众奉献一部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这个春天掀开了600年前的烟云波涛,且将我们现时的心灵生活与那段发生在大海上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连成一片。
感谢“金牌编剧”朱苏进先生,他睿智地截取这段历史,透过影像,让那段昙花一现的年代复苏;大牌明星罗嘉良、唐国强担纲主演的郑和、永乐皇帝,更是形神兼备地表现了那个值得回望的年代隐含的历史精神。
感谢央视给了《长江文艺·长篇小说》开年春季号独家同步推出《郑和下西洋》电视小说的机缘。开放环境下的文学期刊也应以独特的姿态表达我们时代开放的胸襟、心态和诉求,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面对历史、面对沧海横流的世界,以我们的认识和审美方式,侧耳聆听那段昙花一现的年代,并且珍视远去的帆影涛声带给我们的启示。
同样,本期我刊同时推出的先锋派实力作家行者的长篇小说《圣西门》,也是值得我们聆听的一段惊世骇俗的交织着艺术与性爱的现实故事。我们在放浪形骸的背后,读到的是灵魂挣扎的喘息,在颓废迷乱之间,可以感到生命热流的奔涌……青春是昙花,让我们也品尝一下这部独特的小说的媚人之“蛊”,听那青春之花绽放时的迷人绝唱。
此文为《长江文艺·长篇小说》2009春季号卷首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