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评赵志祥老师的课) 黄优雅
(2008-07-10 22:42:13)
标签:
教海人生 |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呢?在这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价值观研讨会”上,我有幸听了赵志祥老师的《狼和鹿的故事》,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教师的启发和智慧中。
但语文课仅有智慧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下面就以赵志祥老师执教的《狼和鹿的故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赵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赵老师从“外国语实验学校”谈到英语这一让学生有自豪感的话题,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赵老师从“你知道我是谁吗?”引出评价和价值观的问题,正是为了接下来的教学铺路。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
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
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自然相关;
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巧问巧引,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如果体现呢?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不唯书、不唯教、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教师不作单方面的灌输者、传授者,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过激励与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赵老师在这一课设计的几个非常巧妙的环节:
1.课伊始,赵老师出示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图,配上一段悠扬的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这样优美的画面中。师问:欣赏着优美的画面,聆听着悦耳的音乐,如果现在让你做几个练习,是痛苦还是快乐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快乐的。虽然这是个美丽的“陷阱”,但是我们都看到每个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是会心的微笑。紧接着赵老师出示“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的练习题。学生就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认真地做着习题。这一环节让学生积累丰富了词语,语言的积累为接下来突破难点作准备。
2.出示狼和鹿的图片,师:你能再选一个词语送给狼么?如果选好了,你就为狼讨回了公道。一番话既是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又是让孩子在理解词语,读通上下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3.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赵老师没有提任何读书要求。他只是在学生开始阅读的时候拿起一位学生的课文纸对全班同学说:我发现咱们班同学有个很好的读书习惯,就是边读边划边记。接着他又拿起另一位同学的课文纸,大声地说:这位同学记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我给大家念一念。就这样,赵老师给学生念了好几例学生写的批注。在念学生的批注时,赵老师表现地非常激动:这位同学太有才了,他把文章的中心都写出来了;这位同学写得真有水平,我一定要给大家念念。到最后,赵老师这样对学生说:对,同学们,就这样边读边划边记,做批注,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就能把课文读通了。就这样,赵老师没有给学生讲什么叫批注,批注要怎样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后,让他们自己发现好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所要突破的重难点,全在学生的批注里出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会知识,课堂教学水到渠成,和谐通畅。想想自己平时为了让学生边读书边写批注而花费不少功夫,效果却往往不大理想,赵老师这种暗示与激励的引导方式真是值得借鉴。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学生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4.在请学生站起来念批注的时候,赵老师总是会问一句: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吗?有独特的地方吗?可以看出赵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思想,引导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人云亦云。
5.整个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没有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没有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生能说出“没有至善,没有极恶”,是教师通过细心地观察,捕捉火花,引导与启发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6.鼓励学生上网学习。赵老师在课堂结束之际鼓励学生把所写的信或想法在课后上网一起交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随机点评显示教师智慧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教师应该利用激励、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下面我先摘录一些本课例中的评价语言:
1.(念学生在课文纸上作的批注)
2.(学生批注:没有至善,没有极恶)太经典了,你简直就是个小小哲学家。
3.(学生念批注)不错,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我发现你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赵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肯定以及激励学生,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用精妙的评价引导学生懂得了如何作批注。
从赵老师的这个课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应大胆地开发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说这一课的遗憾之处,我觉得赵老师若能在课前让学生通读一遍全文的话,这一课就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