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做个好人
文/毕家妈妈
这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讲的故事。
复活节假期开始前的下午,琳达在高速路上开车,遇上警察例行检查酒后驾车。先给了一根吸管,让往里面吹气,看呼吸中的酒精含量。琳达过关了,然后警察看驾照,问琳达:这个地址没有变吗?你们还是住在xx区xx号吗?——驾照可以当作身份证用,地址变了,是需要立刻通知有关部门的。
我的朋友坐在旁边,以为琳达会说:是的。因为她虽然三个月前就搬了家,但迄今为止还没出过事故,今天糊弄过去,明天再去局里改地址也无妨的。
但是琳达回答到:不,我已经搬家了,忘了去改地址。
结果,琳达被当场罚款200美金。
琳达不是傻瓜,她交这200美金,是因为后排坐着她的小女儿,琳达不要撒谎给她看。
她说:我要为我女儿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好人。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自己的下一代,绝大多数动物会不择手段地猎取食物,袭击靠近自己巢穴的其他动物,但是,人为了生存和自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忍让,迁就,这既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起来的生存策略,也是因为,我们拥有良知和意识,这将我们与动物区分开来,并让人类因此而高贵。
我们是孩子走入社会的带路人,作为有意识有
良知的人,我们知道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对体制和其他个人的方式和态度,将深深影响我们的孩子。我们需要为他们,为了人类的下一代和未来,做一个好人。
而当孩子幼小,家庭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世界时,我们更需要为了他们而做一个好人,因为这跟在警察面前保持诚实一样,是言传身教的一部分,也许,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会记住吗
就像猫捉老鼠已经被人重复上千遍了,但对于老鼠来说仍然是真理一样,我们耳熟能详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仍然是你不能置之不理的自然和社会法则。
奥地利科学家劳伦斯做过一个有名的试验。小鸡孵化出来之后,他给它看一只母鸭,结果,小鸡一直把母鸭当成妈妈,形影不离,最后一摇一摆地走路,还跟着下了水。给另一只初生的小鸡看劳伦斯自己,小鸡就把他当作了妈妈。
生命的初期,有这么一个印刻期,此时留下的印象,影响终生。
美国科学家做过另外一个试验,将几只刚刚诞生的老鼠跟母亲分开,住在豪华的儿童乐园般的盒子里,以各种人类的方式照顾他们,这些老鼠都生活得十分健康快乐,直到他们也开始生孩子的时候。此时,科学家发现,这些老鼠不懂如何去为孩子准备舒适的巢穴,孩子出生后,他们不懂如何去喂养呵护孩子,——因为,他们没有被自己的母亲照顾过,没有体验过被老鼠母亲喂养呵护的感受,就无从以老鼠母亲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下一代。
动物的后代一般出生之后就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人类的宝宝,被有些人认为是早出生了三年,因为在人类生命的前三年里,口齿不清,站立不稳,完全依赖成人的保护和养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宝宝就没有记忆,就不知道自己的周围在发生什么。
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三岁之后才开始有所谓的记忆的,但在此之前的经历和体验,其实一直存在于人的——哪怕是只会咦啊哦的小婴儿——潜意识之中的,在未来生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和处境,就会被激活和唤醒。所谓三岁看老,实质就是人的一生已经被他三岁之前所习得的东西,所养成的习惯,所奠定的个性决定了。
娶女先看丈母娘
西方有个说法,流传千年了,叫做娶老婆之前,先看看她妈是什么样的。我猜这话放在现在也不假。婚嫁之前,不妨先好好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不光是要看看现在的爱人老了以后什么模样,更重要的是,要看看对方的父母是怎么相处的,因为,你的未来的in-laws的相互关系,一般情况下,就会是你未来的伴侣处理你们之间关系的天然模式。你当然可以洗脑他/她,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他/她继承了一个好的开端,总可以帮你们以后的小家庭生活省去很多摩擦和麻烦。
为了你孩子今后的家庭幸福,为了将来自己做一个过关的丈母娘,老丈人,或者岳父岳母,尝试拥有一个健康正常快乐的家庭关系,尝试自身做个好人吧。
做个好母亲——克制
克制,是处理家庭关系的法宝,也是一个母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美德之一。克制,意味着自我控制,是控制整个局面,控制他人的第一步。一个动辄失去控制的人,是自己的麻烦,也是别人的麻烦。
但是,对中国女性来说,克制,是一种最艰难的品行。
说这样的话,不是要批评或谴责,而是出于同情和理解。
确实,对一部分女性来说,不计后果的吵闹是一种家族遗传—你的母亲从前是怎样对待你的父亲的,你现在可能就会同样地对待你的伴侣。但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在家庭中面对孩子和丈夫失去自我控制更是一种社会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
我党我国的妇女解放政策确实从劳动力的角度解放了妇女。中国女性除了在家照样做家务外,在工作单位和公司里也能顶起半边天。但是做这样的女超人是有代价的。顶了半边天回来的母亲疲乏而焦虑,回到家中,一点小事就可以触动最后那根神经,引起一场激战。
从前女性完全依靠男性的时候,很容易做到所谓的温柔贤惠,因为你必须,因为丈夫就是你的饭票,就是你的老板。现在你不会对你的老板大吵大闹,那时候你也不会对你的相公撕破脸皮或嘴皮,但是,现代社会,在男女双方工资收入平等或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要指望女性单方面地服从或付出就不太现实和公平了。
不幸的是大多数男人们潜意识里面仍然将种种已经失去了现实基础的优势和特权视为理所当然,如果他们一意孤行,结果就是一场夫妻间的鏖战。
两性之间的战争其实自古就有,只是现在在许多中国家庭中越演越烈而已,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各种程度的争执都是一种沟通和交流,在较量中两性的力量寻找到平衡和相处的方式,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幸的是家庭中还有孩子,面目凶恶,恶言相向的父母,留给孩子的,会是人生永久的噩梦。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未必就不会成才,一个从小被争吵环绕的女孩子,长大后即使跟母亲一样善于吵闹,也未必就不会嫁个好丈夫,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如果她/他在一个更和谐的环境中长大,他的道路可能更宽广,她的选择也许会更广泛。
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我并不赞成所谓的“贤惠”。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女性不公平的牺牲,但是,我主张克制。当怒火来临的时候,当失望压倒一切的时候,当痛不欲生的时候,克制。哪怕嘴唇咬出血来,哪怕牙齿磨出痕来,在孩子的面前,克制。
宣泄和交流有多种方式,不要选择最直截了当最容易的一种。因为不顾一切大吵大闹的时候,确实十分快意,但是同时,你失去的是尊严,也许你不在意你的丈夫,但是,你不要在你自己的孩子面前失去母范—母亲的尊严和风范。
做个好父亲—学习去爱
爱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当我们在小说中读到罗切斯特一类高深莫测阴郁冷酷的男人时,跟着简爱的目光,我们会觉得浪漫得一塌糊涂,但其实,跟这样的男人一起生活,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噩梦。这是一个爱简爱的人,但是,他明显没有爱的能力。简爱能够以自己丰富的内心和想象力依然从他身上得到满足,但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罗切斯特先生则未免太冷冰冰了。现代爱情和家庭生活,需要一个充满关爱的阳光男孩,阳光丈夫。
不幸的是,我们社会中,许多男人就像那些被人工喂养大的老鼠一样,没有爱的能力。笔者采访《为了母亲》的作者王东华时,听到的一句话记忆犹新:母爱是一种社会遗传,而我们被剥夺了。
在我们这一代中,有多少人有过被送到乡下亲戚家,被送到全托幼儿园去的经历?有多少男人在埋怨:“我不是母亲最爱的那个人”?我们的父母在忙于抓革命促生产或者追求所谓的事业,我们没有在一个爱的环境下长大,当我们有了家和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一个爱的环境,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母亲可以通过十月怀胎,辛苦哺乳跟孩子建立亲子间的爱的纽带,父亲,却必须努力。幸好,智商也许是天生的,情商却可以后天培养。
父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莫过于爱他/她的母亲,给他/她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
对于你的孩子的母亲,也许激情早已消退,也许经年间彼此已产生隔阂和龌龊,但是,仍然给予她最大的尊重吧,不要怀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不要做一个救世主的姿态,真正地尊重她的决定和选择,把她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仅仅一个女人,一个生殖的工具。
在说爱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但在想要发表批评的言论时,索性缄口不语也好。不少男人,思路是要清晰一些,手段是要高明一些,但这不是做backseat
driver的借口和理由。其实很多夫妻间的争执,实在是由在错误的时机开口 ,并且不知道何时闭口的丈夫引起的。
归根结蒂,做一个好父亲的前提是:做一个懂得爱,具有爱的能力的好男人。这不容易,但是你会去做,因为这是为了你的孩子能够去爱,能够去被他人接受和被他人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