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掠影】华严第一山杭州慧因高丽寺

标签:
慧因高丽寺 |
分类: 随笔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佛教寺院众多,大家第一印象想必就是杭州灵隐寺了。
但有一个寺院如今不为人知,隐藏在西湖边的某个角落里,却历史悠久。这个寺院就是杭州慧因高丽寺。
一直想去看看。
从家出发,地铁2号线沈塘桥下,转197路至“于谦祠”下。或许不是高峰,一路很顺利。
我在“于谦祠”公交站了一会,告诉自己千万别迷路了。手机上的“百度地图”导航告诉我说往西南走。走了没有多久,路的左边看到了“法相巷”的路牌。
右边看到这块指示牌,我的心安定了不少。
差点错过了杭州慧因高丽寺。它就在我右前方寂静的马路边上,若不是我步行走得慢,若不是绿色树木中的那一抹寺院的黄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严第一道场”的照壁,在江南夏日的烈日下显得有些灼灼生辉。
回转身来,终于近距离里看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杭州慧因高丽寺。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与朝鲜半岛有关的寺庙。
据悉,慧因高丽寺,原名慧因禅寺。始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由吴越王钱镠所建。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高丽国王文宗王徽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出家封号为“佑世僧统”的义天远涉重洋到中国来求佛法,向华严宗七祖净源法师学佛法,受教于慧因禅寺。
义天归国后,将《华严经》3部170卷送与慧因寺,后又捐资建造华严经藏经阁及菩萨佛像等。
因当时宋朝华严经章疏散佚,义天的捐赠可谓是雪中送炭(当下的流行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引用于《华严经》),也成就了慧因寺在佛教华严宗中的地位。为纪念义天王子(大觉国师)对慧因禅寺的贡献,世人把慧因禅寺改称慧因高丽寺。
被称为华严宗的中兴重地和教藏中心,誉之“华严第一道场”。
天王殿山门上的匾额题着“慧因高丽寺”。
两侧楹联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1555~1636)题写的“只因寺有驮经马,勾引林多听法禽”。
慧因高丽寺自古以来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友好的历史见证。
坐落于在广场门口台阶一侧的古井,见证了慧因高丽寺的历史兴衰和中朝关系的发展。
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的布局与一般寺庙的布局完全不同,他们站立在殿堂的四角,面向殿中相对而立。
这四大天王青铜像立于须弥山黄金、琉璃、白银、玛瑙四陲,象征护持人民国土与佛法。
与一般寺庙天王殿不一样,这里没有设置弥勒菩萨与韦陀菩萨。
殿内四壁设有丝绸彩绘、玉石版精雕等衬托,《慧因寺山图》记述了慧因高丽寺重建等盛事。
相比于灵隐寺等杭州著名寺院,位于三台山路的慧因高丽寺十分寂静,来这里的游客,大都是心怀仰望、朝圣的心情路远迢迢来的……
大雄宝殿广场左右两侧,开满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
祈愿看到莲花的我,能够不忘初心,步步增上。
大雄宝殿为佛寺正殿,为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
“清风拂莲座,东坡子护持万劫;白月落钟声,晋水师演畅一音。”大雄宝殿的廊柱上的楹联是明代书法家黄汝亨(1558~1626)所题。
大雄宝殿内的布局与一般寺庙完全不同。
红花梨木精雕的须弥座上布列了塑像十九尊,用以表现三世诸佛、十方菩萨、声闻罗汉、一切圣贤。
除了后面的三世佛(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外,其余包括三大主佛前端坐的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等个个衣衫华贵,体态丰盈,神采各异,神情怡然。
佛像背墙上方为三幅精美的飞天彩绘。
大殿两侧陈列着精美的汉白玉石刻佛像,最早的有两晋、梁代的。
这也是与一般寺庙不同的,一般寺庙在这里大都供奉着十八罗汉。
佛啊
你离我
如此地近
我似乎
能够
感觉到
你们的呼吸
我似乎
在这里
停留了千年
就让
你们的微笑
照亮我
从今往后的日日夜夜
分分秒秒
壁画上方重檐下悬挂“佳山结盟”匾额,两侧楹联是明代钟薇题写:涧不断流虚夜籁;山多迴雨长春容。
大雄宝殿的后方是轮藏殿。
轮藏殿为一座三重檐八角阁楼建筑,各角屋檐下悬有铃铛,底层四周回廊环绕,建筑气势恢宏。
轮藏殿大门正上方悬挂有匾额:轮藏凌空。
两侧楹联是明代画家释海珠所题:星悬金铎,宝偈函香阁;霞宿绮窗,诸天捧梵轮。
轮藏殿正中设轮藏,轮藏是寺院专设藏放经卷的殿宇,实际上是一座能转动的木制宝塔,具有“推之一匝,与诵读一大藏经正等无异”的特殊含意。
高丽寺轮藏规模恢弘,楠木制作的轮藏共四层五重檐,高达13.5米,为国内最大的转轮藏。
其中下面三层内置经书与佛像,顶层为传统宋式天宫楼阁,通体镌雕天龙飞天护持佛经与佛法,整体按宋式小木作法精雕而成,不仅为慧因高丽寺中最独特的殿宇,亦是海内外绝无仅有之巨构。整个轮藏殿内几乎所有空间均被轮藏所占。
穿过轮藏殿,后面出口匾额是:天宽凭啸。
廊柱上的楹联是书画家陈文锦所题:一苇航海,友邻来使弘禅法;崇阁庋经,萧寺易名谛胜缘。
右侧通道匾额是:琅玕浮翠。
两侧楹联是明代书画家孙隆题:湖头灼灼浓春色,殿角离离淡夕阴。
紧连轮藏殿后方的是华严经阁,为义天献经捐资所建。南宋宁宗曾亲临阅经,并御题“华严经阁”匾额。
两侧楹联是明代诗人洪瞻祖所题:浮生聚沫,能仁破闇;世路迷云,喜舍随缘。
华严经阁位于慧因高丽寺中轴线的最末端,收藏有义天所献金书《华严经》三种译本180卷和教宗玄要六百多函。
阁内展示了大藏经雕版及各式典藏佛教文物,阁内有楠木宋式壁帐,以藏佛教经籍。还有飞天彩绘、形似佛龛的壁帐,形式独特。
传灯院正面的院墙上,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书写的“传灯”两个大字。
“传灯”为佛教用语,即传法。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
传灯院左侧为义天纪念堂,大门上方挂有匾额:大觉。
由于义天对高丽佛教的贡献,在其圆寂后,被追赠“大觉国师”之号。
门柱上的楹联出自韩国近代著名民族复国志士申圭植之手:一片干净,如此江山建高丽;四时香火,几多人物拜君王。
四周墙壁上挂有12幅铜板连环画,展陈了高丽国觉大师义天的生平事迹。(附后有介绍)
传灯院右侧为中韩文化陈列室。
入口有匾额:学者如归。
门柱上的楹联为现代书法家吴亚卿所题:西子理新妆,历劫犹存清净界;东邻敦夙谊,传薪不计往来程。
陈列室介绍了中国和朝鲜半岛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
陈列了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22位高僧的相关事迹。
读着高丽国觉大师义天的生平事迹,仰望22位高僧的光辉形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千百年来,正因为有像义天大师那样的高僧大德的无私奉献,苦难的众生才能得到甘霖般佛法的润泽啊……
走出传灯院,见到朵朵莲花中“响振林泉”的钟楼。
据悉,阁楼里的梵钟铸造工艺精致,且很有特色,具有中国唐宋时期以及同时期高丽、新罗时代的梵钟特色。
夏日炎炎,走在慧因高丽寺这样美丽、寂静的小道,感恩佛和高僧大德赐予我内心的清凉、喜悦和安宁。

祈愿有缘的你来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时,来杭州慧因高丽寺走一走。
缓缓转一下论藏,聆听一下“响振林泉”的钟声。
在近距离走近高丽大觉国师义天时,享受佛法带给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赐予你从今往后的福慧和吉祥……
附:顶礼高丽大觉国师义天
王子诞生(1岁)
高丽大觉国师义天僧统,诞生于1055年9月28日,俗名王煦,字义天,因避宋哲宗皇帝讳,以字行。父文宗王徽,母仁睿王后,兄弟九人排行第四。据传义天出生时有香气郁然,久而后散。
削发为僧(11岁)
1065年5月14日,文宗御景德殿,召烂圆国师于内殿为义天剃度,后义天随师居灵通寺。10月,义天就佛日寺戒坛受具,自此学问不息,慧解日进。
致书净源(27岁)
1067年7月(又说1069年),义天受封为最高僧统法阶和“祐世”之号。1081年9月首次致书宋朝净源法师,表达敬慕之意。净源亦回复“因风而来,口授心传”。义天入宋求法之心日切,几次进言渡宋之意,但未得应允。
渡海入宋(31岁)
1085年4月8日给国王和母后留下书信,微服打扮,与弟子寿介、良辩二人去了贞州(金浦),在那里随宋朝商人林宁的商船渡海入宋。5月2日抵达宋密州板桥镇。
谒见哲宗(31岁)
1085年7月21日谒见宋哲宗皇帝(10岁),受到国宾礼遇的特殊接待,并收到众多贵重之礼。义天上章请往杭州华严座主净源讲下受业,诏许之。

口传心授(31-32岁)
1085年9月在余杭(杭州)大总祥符寺见到华严学大家净源法师,拜师求法。1086年1月净源入住慧因寺,义天随往,并出钱为慧因寺添置教藏七千五百余卷。当时中国华严宗章疏已经散佚,幸得义天持来,得以复传。
会见慈辩(31-32岁)
1085年9月,会见上天竺天台宗慈辩从谏大师,受传天台教规。第二年4月再次相见,慈辩大师劝义天不可为求法远离母亲使之担忧,并把手香炉传给义天。
参拜天台山智者大师塔前写下发愿书,祈愿宣扬天台教规。馆伴使杨杰和天台宗僧侣中立记载了以上事例并刻石立碑。1085年5月19日,义天自定海(今镇海)跟随高丽使臣还国。29日抵达成江。回国后住持兴王寺。
1090年完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又先后求得诸宗教藏四千余卷,1092年请置教藏司于兴王寺,致力于佛教传述的收集和出版,主持编纂的《高丽教藏》规模宏大,成就卓然。另有《圆宗文类》二十二卷、《释苑词林》等
1097年5月高丽国清寺完工,义天任国清寺第一代住持,开讲天台教,创建高丽天台宗。1101年2月实行天台宗僧科大选。
捐资扩寺(45岁)
1099年,义天捐金二千两给慧因寺,修造华严经阁,以珍藏他所奉献《华严经》秘典,同时供奉卢舍那佛、普贤、文殊菩萨像并供具等于阁内。由此俗间改陈慧因寺为高丽寺。
享誉世界(47岁)
1101年10月5日,义天于开京总持寺入寂。11月4日安葬于五冠山灵通寺。以“才艺俱优,名重辽宋”而册赠大觉国师,享誉佛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