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诗赏析】无尽藏:春在枝头已十分

(2020-02-09 10:33:47)
标签:

悟道

分类: 随笔
【禅诗赏析】无尽藏:春在枝头已十分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尽藏 诗   师父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者简介


相传这是唐代的比丘尼无尽藏写的一首《悟道诗》无尽藏俗姓刘,是六祖惠能八拜之交刘志略的姑姑,曾向六祖惠能问经义。


此诗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笔记集。


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在抚州做官时,因朝廷的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览群书,专事著作。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


禅诗赏析


这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佛教修心养性,讲禅悟,即静坐止息杂念,专注渐入悟境。这个过程,不立文字,没有说教,全靠自己领会。


《悟道诗》把探索到醒悟的认识过程,通俗生动地表现在一幅美丽的意境之中,给人以十分有益的启示。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以寻春比喻探索。“尽日寻春”,表现不倦的追求;“不见春”,终不可得。


陈师道诗云:“芒鞋竹杖最关身。”对行路的人来说,芒鞋竹杖是最关紧要的。隐寓路途之遥远,跋涉之艰难。


陇头,指关中一带,表明地域宽广,寻觅艰辛。多少禅修之人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辞辛苦,苦苦寻觅而不可得。


春天到底在哪里?“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归来后,却见梅花已经开放,枝头春意烂漫。原来,春色就在自己的身边。


前两句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第三句一个“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末句“已十分”更写出梅花的烂漫,春色的浓烈。


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盎然十分了——春天竟在自家的门庭内!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可是又有多少人会体悟到呢?


 “已十分”这词非常清楚地表达出这不是冬未春初,而是春意盎然。而为什么要把梅花盛开的时节说成春天呢?其实,这就是佛家“高深”的阐理,即,吾心是春就是春。春天不在枝头,在我心,不受颜色、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呼应了上句,岭头之云,如果你认为它是春天,它也就是春天。


【禅诗赏析】无尽藏:春在枝头已十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岭头云  ——无尽藏 诗   师父 


我们追寻人生真理,探求究竟解脱,往往本末倒置,向心外去追求,而不知道向心内去寻找。这首诗便提示了“心内世界” 与“心外世界”的差别。常人总以为心外的世界很宽很大,而不知道心内的世界更宽更大。


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可见我们的心量有多宽敞,有多广大。


如果我们对禅的境界有点体悟的话,去除了对事相的挂碍,只要是东风吹拂的地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如果我们能够契入佛法妙谛,层峦叠翠,无一不是诸佛菩萨的精神法身;声湍鸣涧,都是诸佛菩萨的说法妙音。


如果我们不去领会,纵然芒鞋踏遍岭头的云朵,也不过是“一瓶一钵垂垂老,千山千水得得来”,茫然无得而已。


无所不在,处处可以体会,甚至吃饭、睡觉、走路、行进之间都有道的存在。能如此体会,春天就离你不远了!

    

由此可知,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旨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


 

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禅诗赏析】无尽藏:春在枝头已十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