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访法华寺

(2011-10-26 22:50:52)
标签:

法华

分类: 随笔

               初访法华寺
在杭州法华寺看到这样的蓝天、白云,恍惚间,我以为来到了云贵高原

 

    人生说到底是一个人孤独的旅行,要学会一个人背着包四处去走走看看(医生的嘱咐也是:不要久坐在办公室里,有时间出去活动活动)。

 

    与热闹非常的灵隐寺相比,与之一山之隔的法华寺,可谓是十分的清净了。

    法华寺在北高峰西北的山坞里,与北高峰东南的灵隐寺遥遥相对。

 

    从汽车西站下车后,问了好几个出租车司机,都说不知老东岳,更不知法华寺了。也没有能够带人的三轮摩托车,只有摩的。(难道真的要坐摩托车不成,前几日还问过同办公室的碧山云叟,他去江西拜访禅宗的祖的交通工具就是摩的)难道今天我也要坐摩的不成?(我一向胆小,背着摄影包,还担心相机呢)在我犹豫之间,连摩的也没有了。因为来之前上过网,知道法华寺应该不会太远(惦记着晚5:00还要上班,焦急万分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碧山云叟了。又怕他笑话,一个杭州本地人还得问他这个外地人)。

 

   也许佛考验我的虔诚度吧,既然来了,就步行去。走了没有多远,问了一个小店的老板,老板告知我:“往前走,不远了。”


    一直往西溪路走,比我想象中近多了。没走多久,就看见西溪路上有一块黄色的指示牌——“法华寺”。
 

    从西马路到北高峰下的法华寺,要走一大段路,这段路叫西马路,我看了一下时间要20分钟左右。

 

初访法华寺
牌楼正面写着“法华寺”,背面写着“护国兴教” 

 

    未到法华寺山门前,那段路风景极好,一片绿色。

    一片绿色中,远远就见到了庄严耸立的“法华寺”牌楼(没有写错吧)。

 

初访法华寺
法华寺山门  初访法华寺
天王殿。很喜欢“你忙无甚为谁忙,我笑有因真可笑”这副对联


     法华寺的建筑依山而上。先是山门。进门后,左、右是钟楼、鼓楼。门后第一进高台上,是天王殿。第二进高台上,是大雄宝殿。第三进高台上,是法堂和藏经楼……

 

初访法华寺
大雄宝殿 

 

    法华寺佛缘深厚,不仅迎请到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并于2009年6月20日,圆满落成供奉佛舍利的宝塔。在建塔及开光过程中,时显瑞相,万德圆融。

 

    在大雄宝殿前的一法师向我这样介绍时,还结缘了我一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印陀罗尼经》,说拜了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后,回家虔诚读诵此经,会有意想不到的加持力……

 

                初访法华寺
           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

 

   除了佛舍利外,法华寺还供奉有法华祖师舍利、妙善大和尚舍利、王骧陆上师舍利,重大佛教节日时供奉瞻仰。

 

    据有关资料记载,法华寺始建于东晋初年,自昙翼法师开山以来,距今约有1700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法华寺所在的十八里法华山,一路绵延东岳西溪,是杭州城西北山水承启的人间福地。据《西溪志》载:“有晋法华僧在此结庐修念《法华经》,显现灵异,乃称此山为法华山。”昙翼法师是佛教史上著名高僧,据《庐山高贤传》记载,昙翼曾在此山诵《法华经》十二载,遂感普贤菩萨凌空现法相,当时的郡太守便奏请朝廷敕建法华寺。后来,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专门撰书《法华寺碑》记载这件事情,并流传至今。其他文献中还有晋代法华祖师于此隐山养道,日颂法华,逝后舌上生莲,瑞应十八里的记载。

 

        初访法华寺
          此碑文字由赵朴初先生所题


    法华寺自昙翼法师开山以来,声名卓著,常有远方文人和僧人来拜访探胜。唐代的皎然法师曾留下《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诗:“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粱朝老桂枝。”《宿法华寺简彻上人》:“至道无机但杳冥,孤灯寒竹自青荧。不知何处小乘客,一夜风前闻诵经。”《法华寺下院秋望赠如献上人》诗更具禅味:“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影孤长不出,行道在深云。”此外,还有元代宗泐禅师作的《法华山房为敷上人》,唐太尉李绅作有《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等诗。

 

  初访法华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影孤长不出,行道在深云


   法华寺几经兴衰,南宋时,宋高宗来西溪法华寺进香礼佛,赐法华寺为龙归寺、法华坞为龙归坞,以纪念他从北方归来,凭借杭州城重铸江山的愿望,由此法华寺声名远播,香火旺盛,成为杭州地区著名的三大“香市”之一。江浙一带善男信女都来进香,杭州城中流行着“法华进香,西溪踏青”的说法。当时西溪舟楫相接,上香古道人群摩肩接踵,法华寺在香烟燎绕,暮鼓晨钟中显现一片祥和繁荣景象,为“西湖天下景”增添了一幅热闹的景观。

 

    后来寺院在战乱中荒废。到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住持杭州云栖寺时,重兴法华寺,他的弟子青莲居士郑昭服变卖住宅家产,在法华寺旧址上重建寺宇,三十年成就禅林,号云栖别院。莲池大师命其弟子济舟法师住持,为当时西溪最大寺院。 

  初访法华寺
法华进香,西溪踏青


    明末崇祯时,郡守庞公题额复名“古法华寺”,历经修缮扩建,规模极为壮观,成为当时西溪最大的寺院。当时,寺院周围十八里山上皆是梅树,春天梅花盛开时,成为法华寺著名景观之一。据《西溪志》记载“东南法席之盛,无如云栖,修净立教,万行庄严,四方淄素雷动云集”可见当年法华寺的盛况。
 

  初访法华寺
具足精严


   清末民初,禅宗临济宗四十四世法嗣应乾和尚住持法华寺。他与天童寺住持敬安和尚共同发起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并于1912年4月,在法华寺下院留云寺召开成立大会,当时有百余位高僧出席。佛教总会成立后,会中所需经费,大部分由应乾老和尚捐助支援,并支持创办了华严大学。因此,法华寺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界高级僧才的培育中心。1925年11月25日,应乾老和尚示寂,舍利灵塔建在杭州法华寺。

 

   初访法华寺
“大雄宝殿”由赵朴初先生所题


    20世纪末,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直接关怀和支持下,经中国佛教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对法华寺进行重修,历时数年,修整后的法华寺占地百余亩。  
 

    初访法华寺
正午的法华寺很宁静,只看见远处的山、阳光和树


   现代的法华寺坐落在四面环山的法华山深密的树林里,从法华山入法华坞,经流香溪,历三十一兰若,并及十峰十泉,坞口有古法华亭,亭边及寺后千年进香古道,石级横铺,绿荫蔽日,直抵北高峰。寺院整体结构,紧凑而幽深。

 

        初访法华寺
        法师的背影


   “法华寺将建设成以集禅修、国学、艺术、国术、养生、禅茶、禅乐、素食等为一体的高品质文化交流平台,来弘扬佛法精神,使佛法应用于生活,净化人心,福泽于社会,福泽于百姓。”听着法师的介绍,呼吸法华寺新鲜的空气,
顿感尘心洗涤,心旷神怡……

 

初访法华寺初访法华寺很喜欢这样的天空,令人感动
初访法华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霜降
后一篇:曾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