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刊往事之二十三:跑新闻出版署要求恢复《河北文学》刊名
(2012-04-13 10:08:54)
标签:
谭湘北京当代人河北文学文化 |
分类: 回忆散文 |
文/朱保柱
1994年7月,经过竞聘,我正式被聘任为《当代人》主编。上任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国家新闻出版署尽快恢复《河北文学》刊名。
这时,《当代人》已经又恢复为纯文学内容了。这纯文学的内容,刊名却称为《当代人》,显然是不伦不类的。叫《河北文学》该多么好啊,名字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叫起来也响亮。40多年的老牌子,丢掉是很可惜的。因此我们一定努力把名字改回来。当时,正值酷夏,天热得很。负责对外联络的副主编谭湘,为了抓紧时间早日办成这件事以便不耽误次年的刊物征订,在征得省新闻出版局的同意后马上就冒着溽热乘火车到北京去了。眼下正是旅游旺季,到北京方向的的火车票很不好买,她就只好买了站座,一路站着满脸是汗的到了北京。
可是,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的同志对她说,过去有规定,刊物的刊名及其办刊宗旨一旦定下来后要保持稳定,在三年之内不准再变更。《河北文学》改《当代人》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是不允许变更的。谭湘擅长于交际,很会说话,是一把对外联络公关的好手。她耐心的对那位负责人讲着改刊名的理由,还陪着说了很多好话。也许是这位负责人最终被谭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许真的还存有可以改名的弹性,于是就对她说,“如果你们一定要改,就回去让你们省委宣传部赶快给我们打一个报告,我们正式研究一下。”
可是,一连过了很久都没有音信。到了8月中旬,一天,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冯思德处长通知我到部里去,说是一块研究刊物。主要是征求我对刊名的意见和对刊物栏目的设置及页码的分配。我的意见还是坚持要改回《河北文学》。可是冯思德说,恢复刊名的可能性不大。后来我才知道,谭湘从北京返回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就让人给河北省委宣传部捎了话来,说《当代人》的刊名不到三年,最好还是不要再改。
一直到9月下旬,省委宣传部的批复“意见”才正式下达。“意见”是冯思德写给省委宣传部部领导的。张培林副部长看过后批给了部长韩立成,韩立成批了两个字:“可以。”时间是9月20日。“意见”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办刊宗旨和刊发的内容:“以繁荣文学创作、扶掖文学新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立足河北,面向河北,少量作品兼及省外。”“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综合性严肃文学期刊的特点。以发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杂文、评论为主,适当增加纪实文学(含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人物特写等),力争做到文学性、当代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四结合。”“意见”不同意恢复《河北文学》刊名,说;“原来的《河北文学》,期刊补贴曾经是17万、14万、9万。可是,发行量仅有2000份。已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所以,前年才改为《当代人》。显然,恢复原貌并非上策。我们这次之所以让他们增加纪实文学的分量,原因之一,就是试图争取企业的扶持,便于搞文企联姻,以便减轻经费上的压力。”
201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