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个地方,一定有一个理由是很充足的,比如去平遥看摄影节。
到平遥有几分因素是对这个古城的向往、更多的却是冲着摄影而去。
在很多摄影人的心目中,平遥是必去的地方,那里是摄影人的集聚地,那里是影像的一次次盛会。
提到摄影节,平遥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以前在别人的口中了解平遥,知悉这个古老的城市。这次,终于如愿,亲自体验平遥之行。
站在古老的店铺前,看着行走的人群,看到那些屋檐上雕刻精美的图案,那一刻我知平遥对于摄影的意义。这座城市的古意、悠远、它骨子里浸染的与艺术某种暗合的气息,都让我着迷。
平遥的厚重和悠远是一点点积淀下来的,沉浸了时间和历史的痕迹。这种气息,有着几百年的风情和底蕴,伴着古居、老宅、深巷、旧院在不断地蔓延。
与摄影的相遇,让我痴迷影像,沉醉不能自拔,诚如此刻抵达平遥,我发觉这个地方的文化和摄影文化的吻合,竟然是如此默契,如此妥帖。
穿越长长的街道、过了许多老铺子、在一个素朴的大院子门口,我看见“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几个字,在门楣上格外耀眼,这里便是此次大展的主展区“平遥柴油机厂”旧址。
进得院子,却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参天的大树,枝繁叶茂;陈旧的厂房,灰墙灰瓦的;厂房里那些颓败的机器,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院子很大,房子一幢幢的,有序延伸和排列。
门口进去,展览的接待处已经有工作人员在忙碌,注册的、报道的、展览安排的,井井有条。虽然离摄影节开幕还有几天的时间,可是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氛围。来去的摄影师,门口的海报墙上张贴的海报,色彩绚丽,设计的花样也是五花八门,可见每个人都费劲了心思想夺人眼球。
办理了相关的手续,便去这次展览的场地看看。第一次策展,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不知道作品呈现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场地空间该如何利用?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让摄影师的作品走进观者的眼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纠结于心:忐忑、期待,种种心情交织。
漫步于展场里,此刻才明白摄影师的那些焦虑和担忧,才明白摄影不仅仅是拍摄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需要一个展示的空间,一个呈现的平台,我想平遥是能够给予这些的地方,想到这里,觉得这次来的真是对了。
远远地看见张国田先生走来,和张先生素未谋面,不过却早已熟知。看到他步履沉重而来,一看就知道他心里应该装着许多东西,比如开幕前的种种,对于各种事情的担忧。这么大一个摄影盛会,最忙的,最辛苦的应该是他。
打了招呼,他出奇的和蔼,并不让人觉得陌生,相反地热心陪我看展位,帮我分析布展的各种可能。看到穿着朴素、平和的张老,我突然发觉摄影其实很需要这样热诚的人来引领和操办。平遥只是一个古城,而摄影节却是一张名片,至于在名片上印什么内容,这个很重要。显然张老是深谙其道之人,他对于摄影的赤诚、对于摄影人的包容和肯定,让我动容。
很多人说平遥太散了,尤其是摄影节,就像一个集市,一个大杂烩,但是很多时候摄影师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包容,接纳,展示,脱颖而出,其实就是一个过程,缓慢地成长,才能够茁壮,茂盛。就像平遥,举办了十几年的摄影节,一年年下来,其实靠的应该就是坚持,而这个张老功不可没。
宽敞的厂区里,工人们忙的热火朝天,订制展架的、切割机轰鸣、电焊的火花四射、锤子敲的梆梆响,志愿者们穿着绿色的衣服,在厂子里跑来跑去,眼前的一切让我莫名的感动。其实摄影节是一个很综合的平台,缺少了哪个环节都是不行的,展览布置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点罢了,我们大多数人忽略了背后那些人的默默付出和努力,这其实是挺无奈的。
展场内不少摄影师已经开始布展了,室外室内,一张张作品精心上架:用尺子量的,用红外线测的,每一个步骤都精心、细心,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作品其实就是摄影师的孩子,更需要用心呵护。
我们的场地在东五巷,室外的一块空地缓坡,背后是驳斑的砖墙和窗户,当然还有几棵苍劲的老树,张老风趣地说:“室外光线好,阳光充足,人流量也大,是非常适合展览的,你们就好好弄吧!”他的话,有鼓励让人温暖
“谢谢张老”!我真诚地说,他报之一笑。
因为摄影,来到平遥,我想自己会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古城的。
柴油机厂门口的展览地图
门口海报墙,开始陆续贴上了摄影展览的海报
柴油机厂的报道处,进去就能够看到,注册和展场分配都在这里,很方便
大展的志愿者,这个女孩子很热心,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空空的厂区,未来几天,这里也将成为不错的展场
我们的展场“东五巷”,旁边玻璃房的是“失落园”的豪华展厅
张国田先生正远远的走来,和他擦肩而过的是台州市摄协主席孙敏
都市快报傅拥军老师策展的“慢拍慢拍”,是柴油机厂门口进去一个展厅
忙碌的志愿者们,每一次展览,他们都是最辛苦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厂房的里的展示空间很棒,箱子里装的是刚刚运输过来的展览的作品

已经有摄影师开始布展了,摄影师和志愿者在这里合影留念
陆续的有远道而来的摄影师,扛着大包小包的走进展区
这个空间光线很充足,我个人蛮喜欢的,想来布置好作品后一定更棒
张国田先生和我为其策划展览的两位摄影师孙敏先生、徐小凤女士在交流

我们的海报“记忆.冰花”也贴上墙了,第一次海报制作也没有经验,因此有点被淹没的感觉
——拍摄,文字:释藤(平遥回来补记,于9月26日浙江台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