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释藤
释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72
  • 关注人气:55,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2011-11-08 22:59:18)
标签:

鲍昆

浙江

色影无忌

影像

作品研讨会

分类: 释藤影谈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由大门策展的“浙江摄影师九人联展”在丽水油泵厂学术展区举行了联展,随后关于作品的研讨会在“丽水摄影博物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内著名的策展人,评论家、摄影家、参展的摄影师、中国摄影报、色影无忌以及和全国各大传媒网络平台。

会上批评家,媒体代表和摄影家以及参展摄影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个展览的见解和观点,从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这个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和厚度,让人透过影像看到作品之外的思想和内涵。

关于这个研讨会,其实有两个主题,都是由大门策展的,另一个就是江苏摄影师的“异江南”展览。会议由著名批评家,理论家鲍昆老师主持。

针对两个专题的研讨会,在鲍昆老师简短却有力的话中拉开了序幕,在他看来:摄影应该是自我体现的一种方式,摄影师应该从文化角度去思考,认真地展开表达和倾诉,而这样的作品才是对自己真诚的追求,应该是关乎内心世界的语境空间。

著名的摄影家于德水老师则认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影像,都是和生活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只是用视觉语言来发出不同的声音,而影像便是和生活的对话。王征老师则觉得这两个展览都是关于生活中的景观,具有现代空间的概念,比如这个“再见山水”浙江摄影师的作品,抛弃了过去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一种传统影像的观念,用新的一种观察视角,把身边的景物,人文,甚至是细微的事物,都呈现出独特的角度和想法,让影像更具细化了,也异彩丰呈了。王诗戈却是从年龄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本身,在他看来80后的年轻摄影师对于许多东西的切入很尖锐,比如那些作品里渗透出来的那种思乡、迷离、梦幻、忧伤等等语言,具有一种全面视觉化的观察,把许多大众的东西想象化了。

在谈到影像的特点时,著名评论家刘树勇教授的观点是:影像应该是回到内心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无论这些作品呈现出阴柔、无奈、伤感也好,还是那种强大的无力感和陌生化也罢,都得借助一个外力来反应个人内心的东西,最后退居到内心深处去,才是一种大诚恳。评论家潘科却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诠释了对此次展览一些作品的看法,在他感觉里现在的影像话题最多的应该是城市化的进程,大家共同的观点是愤恨,奇怪、甚至是可疑的,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反观这样的必然性和时代顺应变化的原因。他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生动地阐述了自己对于当下影像观看的方式,而且时不时地用反讽的语言去尖锐地揭示一些现状和无奈,精彩的话语博得阵阵的掌声和笑声。

色影无忌频道主编王江和海杰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他们眼中浙江摄影师的这些作品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看似和江南无关,和山水无关,但是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样的联接和切入是直率的、独特的、也是个性化的视觉语言,让人看到一些值得欣喜的现状正在浙江摄影师的影像里逐渐得到改变和提升。

这些批评家,摄影家的发言深邃而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参加这次展览的浙江摄影师陈洁、徐小凤、李蔚、向世界、沈建华、;卢朝生、陈有为等人纷纷谈了一些自己个人的看法和思索,透过他们的言语,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个摄影师身上那种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作品其实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一种表述方式,透过影像我们读到了这种冲破传统,立足传统的可贵和探索,他们试图通过影像这种直观的方式,去倾诉内心独立而却又慎密的思维,打破过去那种唯美,沙龙、大众化的视觉体验和观感,让影像进入到一种全新的空间,而他们的努力透过这次展览的影像,都得到了一种无声的呈现。

在研讨会上我也在鲍昆老师的鼓励下,做了简单的发言,其实在我认为,这次浙江摄影师联展的作品里,有很多是超乎我想象的作品,透过他们的作品,我看见了影像的丰富性和思想性,这种在思考里逐渐成熟起来的作品,应该是许多年来很多人一直在追寻却难以抵达的,虽然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些过于稚嫩,但是我们却在这些影像语言里,看见一种新的转变和突破,这对于浙江这个摄影大省一贯以来很多人只拍沙龙,风光的习惯来说,是欣喜的,也是值得我们以后去思考的。而且这次展览,让我们面对面地直观这些影像,内心的感受更深刻,更直接,读到的内容和思想自然也是和原来的观看各不相同的。

藏策老师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可是其观点却是深刻的,在他觉得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里,都透露出一种被消费的触感,现代社会的空间特质和感受不一样了,所以拍出来的影像也就不同了,很多时候那些影像也好,摄影师也罢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慢慢地消解,异化、埋没、潜移默化里成为太多的雷同,而这次展览的作品里让他看到一种突破和变化,这是很重要的。

藏策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也许确实如他所说的一样,影像的雷同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摄影师自身的变化和提升,怎样在普遍化里走出来,挣脱出来,让影像呈现更个性的语言。

策展人大门一直很认真地聆听各个摄影家,批评家以及摄影师的发言,最后做了总结,原来他此次策展的浙江摄影师的作品,其实每个主题都是谨慎思考过的,他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思索,那就是抛开传统的唯美的、一贯性的影像语言,而是抛开区域性的,用自己的视角去拍摄普通人,普通事、而这些摄影师本身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们的作品却能够引起一些人的反思,这就够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作品研讨会在阵阵掌声里结束,从大家释然的脸上可以看见,这样的研讨会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通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每个人参加的人都认识到了一些对于自己也许的陌生的观点,这应该也是这个展览的一大收获吧!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研讨会由鲍昆老师和策展人大门主持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我也做了简单的发言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摄影家徐小凤在发言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作品研讨会现场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理论家,策展人藏策老师在发言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潘科老师在发言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色影无忌频道主编王江老师在发言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刘树勇教授和色影无忌副主编海杰在交流


“再见山水”作品研讨会—国际摄影节记事
   感谢“心灵之旅”圈子将此篇文章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首页“娱乐新闻”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