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把中国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阶段,也叫幼儿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园的生活应该以说、唱、跳、玩四个字为主,不应该过多地灌输知识,更不能揠苗助长,让孩子在快乐中渡过自己的童年。
义务教育阶段,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即小学阶段,高级阶段即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普及知识,培养兴趣”。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丢掉包袱,培养兴趣。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就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学习危害很大。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这个重要问题。
中学阶段不应再分为初中和高中,实行中学五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年限也应从九年增加到十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义务教育最符合中国实际。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普及知识,培养特长”。到了中学阶段,除了继续普及基本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以后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阶段作准备。
职业教育阶段,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但职业教育还没有引起国家和社会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建设最需要的是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中国公民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专家,更多的人只不过是普通的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没有必须羞羞羞答答不敢说。国家应该花巨大的财力兴办大批各类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中学毕业以后,80%以上的学生应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而不是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一技之长,掌握谋生手段”。
高等教育阶段,是中国教育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素质很多人都不敢恭维,他们与“大学生”的称号很不相符。某单位招来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认识《参考消息》,把《参考消息》说成“参政消息”,因为“攷”是繁体字,他不认识,他还不会中文输入。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状况,不是学生的失败,而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失败。
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应该设计一条通道,让职业学校的优秀学生能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也要让职业学校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考高等院校的研究生。这样就能解决中学阶段一考定终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