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纯赤教育杂谈感悟随笔文化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校外教育 |
分类: 校外教育•课题研究 |
“课堂五自教学法”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正确的思想作指导。笔者在探“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顺应新课程的改革发展的需要,以长期的教学传统的积淀为基础,牢固确立三个坚持。
2.坚持以全面发展为主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多元化,即“三统一”: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的统一,生理与心理的统一;把教学的方法定位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坚持以全员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确立师生的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增效益。
在以上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让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与学科特点相符合的各科教学模式,并以相应的教学案例开发和应用作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3.合作教育学原理。合作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并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学生正是在这种克服困难的努力中得到加速发展的。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交流目标:情感交流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促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和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2)自主发展目标:这里特指学生自主学习时的自我监护和调节能力。包括明确目标、质疑问难、主动探求、合作讨论、反馈检查、反思总结若干环节,以其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求异创新目标:这是自主发展的归宿和终极目标。它是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不断释放潜能。在学习中,发现和掌握学习方法,立足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老师、甚至超越教材,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富寓创新的精神。
1.激趣设疑,自我阅读
(1)导学引入
师: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
生: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
(2)揭示课题
师:明确目标,提出要求,指导方法。
生:阅读课本,分析问题,思考解疑。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1)合作讨论
生: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情景会话。
师:启发引导,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2)共同认知
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共同认知。
师:情感交流,注意倾听,及时点拨。
3.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1)强化练习
师:精心选题,一题多变,发散求异。
生:尝试练习,掌握技巧,模仿巩固。
(2)及时巩固
生:多种训练,质疑问难,及时巩固。
师:仔细点评,分层管理、分类指导。
4.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1)矫正回授
(2)感知提高
师:引导争论,热情鼓励 ,总结提高
生:互相探讨,感知过程,享受成功
5.鼓励创新,自由发展
(1)拓展引伸
师:系统疏理,相互联系,前后贯通。
生:深入理解,建构知识,主动学习。
(2)求异创新
师:再次留疑,启发思考,鼓励创新。
生:标新立异,学会研究,自由发展。
五、教学策略
由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手段等构成的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学生互动合作,自主学习,在教学具体的过程中,在实践中采用了“低、广、大、快、巧、优”的六字教学策略
1.低起点
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中等生,适当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或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注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时间、空间)参与。
教学的主体必须双边活动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学校要求教师做到:
①学生的参与面要在80%以上;
②学生参与的时间要占2/3以上;
③学生参与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3.大运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只有大运动量的双边活动,才能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因而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讲解,自主小结,自主评价。
4.快反馈
为了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调控,提高45分钟效率,在教学中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形成多向、立体的信息传递网。
①提问。这是一种常规手段。教师注意在新知传授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提问来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的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灵活调控。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分别向好、中、差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提问,从而获得三类学生的信息。
②观察。教师在教学中察言观色,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从学生的情绪变化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
③质疑。让学生就学习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者相反的观点,也能有效地了解信息,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提问好、中、差三类学生,让其质疑,以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④训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把学到的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必须加强当堂训练。我们要求教师精讲,每堂课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50%,留给学生当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 10分钟,其他的训练时间不少于10 分钟。教师通过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当堂反馈学习情况,当堂补偿矫正,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做到“堂堂清”。
5.巧点拨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这种引导体现在巧妙的点拨上,即点在要点处,点在疑难处,点在规律处,点在学法上……点拨的具体方法是:
①增设台阶。根据学生的疑难的具体情况,把疑难问题进行分解,增设几个小台阶,帮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解决问题;
②互相启发。对于有些小问题或者只是部分学生由理解的难度的,则引导学生互相启发,相互解答;
③搁置深思。不急于把问题马上解决,而是把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引导学生在接触了下面的学习内容之后再分析问题,学生进行前后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④教师示范。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教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示范,并让学生由模仿向独立运用转换。
6.优学法
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质量,必须要从强化学法指导开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不懂方法,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只能成为空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迁移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指导。
六、评价标准
探索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也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自主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因而评价教学应以学生参与及其效果为主要依据。
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民主,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2.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特别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率达90%以上。
3.学生参与时间。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活动的时间(读、写、议、算、操作、演示、读书)不少于三分之二。
4.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式多样地参与。
5.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6.学生参与的效果。在知识方面,当堂课的效果应达到合格率90%以上,优秀率70%以上;学生能选择运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将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