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欧·亨利《慈善事业数学讲座》
(2012-06-14 08:41:58)
标签:
杂谈 |
作者
故事的开始,是由两位主角中的一位,杰夫.彼得斯叙述。八年前,他和另一位主角安迪.塔克在发了一次以外的‘小财’后,突发奇想想要做慈善事业。他们在佛罗勒斯维小镇上建立了一个免费教育机构,并请了六位教师。后安迪又请了一位周薪100美元的数学教师,这对即将破产的两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安迪却十分有信心,这为文章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埋下伏笔。
欧·亨利本名威廉·波特,是著名的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乃是因为他在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的机智、温暖与哀伤,如大家熟知的《圣诞礼物》和《最后一片叶子》。他一生写了两百八十多篇短篇小说,捕捉了无数的人生样貌,尤其对他晚年居住在纽约大都会阶层刻画最为有力。然百他从不是个写实主义者,他更像浪漫主义者,也许是第一位成功地把浪漫主义与现代城市结合在一起的作家。
对这篇短篇小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自己阅读一下,毕竟看别人叙述并不能体会其中作者的深意。
虽然这篇小说并不像《贤者的礼物》等的出名,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
我读《慈善事业数学讲座》
我们这些穷先生是断然不会和慈善事业有多少瓜葛的。没有钱去救助别人,也还没到得别人救助的地步。就算欧·亨利不在这篇文章里把慈善事业的真谛讲得那么赤裸裸,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知道些
“当一个人从大伙身上诈骗了相当可观的数目时,他就不免有点胆怯,总想吐出一部分。如果你仔细观察,注意他行善的方式,你就会发现他是在设法把钱归还给受过他坑害的人。”
慈善家真的有这么善良吗?不,你看看彼得斯和安迪。他们倒卖不知矿主是谁的矿苗赚了一笔钱,为了寻求良心的安定,为一个叫百花村的小镇捐款修建了一所世界大学。当百花村的“留声机和菠萝汁都沾上他们的道德气息”时,当报纸把他们的照片登在亚伯·林肯和马歇尔·怀尔德之间时,他们投资不到两万五千块的慈善事业净赚了近七万块。
瞧,这才是慈善。
有趣的是,他们投资的事业偏偏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两个骗子绝不知道这句话,但却知道这个行业绝对是好赚钱的。
看到这儿,有人一定是既佩服那两人的本领又痛恨他们的行径。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关于行骗的本领,你我之中一定有比他们更卓著的高人,关于慈善的心肠,也一定有比他们更坚硬的地方。
安迪他们骗取的不过是区区七万块,我们之中有的人却在骗着别人的人生。
大家都知道,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万分努力地去准备,也仍有人进不了大学的校门,却还在不停地鼓吹只要努力就可以升入理想的学校,那些受骗的孩子还把他当救世主。我们还知道,不停地做那些无聊的试卷除了能换来名不副实的分数,绝无其他益处,却有人那么富有爱心地那么负有责任地为孩子们准备着一张又一张的考卷,然后换来家长们的感恩戴德。于是,我们成了天底下最富有爱心的人,我们从事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只有我们知道,多少时候在助纣为虐。
如果安迪他们在用“慈善”助人,我们中则有人在用“爱”毁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