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小说《胖子和瘦子》有感

(2012-05-27 06:46:57)
标签:

杂谈

[]读契诃夫小说《胖子和瘦子》有

 

 

 

胖子、瘦子,一对好友,有着一个原本快乐的意外重逢,亲密无间。可当瘦子知道胖子是三品文官时,一切都改变了,瘦子的人格瞬间低矮了许多,变成了一个阿谀谄媚之人。难道一个人的人格真得这样低贱吗?难道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在权贵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吗?不,不应该这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带给我太多的震惊与感叹,吃惊之余,冷静下来,发现这类人生活中并不少。

古往今来,那些个寒酸相,大家都已熟悉,其实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对于班委,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个别同学到哪也会让着一点,每天让一点,时间一长,便让了很多,还觉得高兴,感觉是好朋友,可笑!在这些人眼里,谁敢担保,十年,二十年之后,不会出现“瘦子”和“胖子”?人格在他们的内心算什么,他们出卖了人格,巴结权贵,最终又得到了什么!

在感叹的同时,也有一丝气愤,因为契诃夫在描写瘦子时,用了“中国人”来形容他的下贱相。“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真得如此猥琐与懦弱?也许你要说这篇文章是形容原先的国人,但是目前的中国真得值得所有外国人改变看法?我不敢乱说,因为,我的阅历有限。但如果中国人不能够自己站起来,在他人眼里,还会继续懦弱下去。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做真实的自己,这是每一个人必须做的,拥有正直的人格与灵魂,则更是我们生命永恒的象征。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10)班   万金磊

 

一个胖子,一个瘦子,一个非常富足,一个相对贫苦,这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人,有谁能想到,他们却是亲密无间的儿时伙伴。文章开头便描写了胖子和瘦子的外貌,从作者对胖子和瘦子的外貌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两个怎样的人,或者说,一眼就看出,胖子富态,瘦子卑微。

读罢全文,我很震撼,两个好朋友,中学同班同学,从开始时的那份惊喜,眼泪汪汪,然到瘦子知道胖子比自己不知高贵多少倍时,立即显露出的那份胆怯,低三下四、阿谀谄媚的寒酸相时,我真得无话可说。

一开始,当我读到“看着对方泪水汪汪的眼睛”时,我不禁为他们多年来一直不变的友谊所感动。可当瘦子知道胖子为三品文官时,立马又换了一张嘴脸,充满着讨好、巴结,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令人生厌的寒酸味。厌恶、呕心的同时,我也感到困惑,友情是不分贫富、高低、贵贱的,只要对对方有一颗真诚的心。可看着文中的瘦子对胖子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模样,我不禁感到又气愤又惋惜,气愤的是瘦子的动作与心理,他害怕在胖子面前留下一个坏印象,怕惹怒了胖子,完完全全忘记了他俩之间的那段纯洁的友谊;惋惜的是,因瘦子的的一言一行,乃至错误、愚蠢的想法,断送了与胖子的真诚友谊。朋友之间,是没有地位、贫贱、高贵之分的,只要彼此为对方付出真心就行了。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10)班   王韵媛

 

读完契诃夫的这篇文章,我和许多人一样,厌恶瘦子的阿谀奉承。作者对他的细节描写前后对比非常明显。首先,喜气洋洋地见老朋友,介绍家人,甚至骄傲地说自己的官职,扬眉吐气。到后来,得知胖子已升至三品文官时,于是立刻蜷缩,变得矮小,诚惶诚恐、低三下四,与之前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文章的亮点所在。

除了讨厌瘦子的见风使舵、阿谀谄媚,更让我不解的是文章最后写道:“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地笑着。”中国人怎样笑?发自内心的,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是对中国人的羞辱。可看到后面的日期: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时正是清政府日益腐败的事情,中国人也只有阿谀奉承,出卖良心,或许能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

可现在是二零一一年,过去的事已被称为历史,遗憾得是,当今社会低三下四、阿谀谄媚的人不在少数,讨好上级的笑容加上过分贬低他人的言辞,自认为完美无缺,实际上大部分上级都不喜欢这一套。契诃夫的这句话在当时恰当,现在在有些人身上也不错。希望以后的作家们能这样写:“礼貌地握了手,谦逊地鞠躬,像中国人一样明朗大度地笑着。”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10)班   俞振飞

 

[]契诃夫小说《子和子》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阅读了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文章写了一对昔日的好朋友,在知道对方有多少显赫的官职后,表现出的一种趋炎附势的丑陋形象。

小时候,那种纯洁,不夹杂任何外界其它因素的友谊,到了现在,只看职位高低,难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味了吗?那一声又一声的大人,那一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模样,使得曾经再怎么纯洁的友谊,现在都变得有隔膜。也许就这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官本位”现象吧。这有何意义?儿时的朋友,如今掺上名利、地位、官职,让人难以想象。既然是朋友,就应该是一辈子的,不管对方从事怎样的职业,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判断友谊的标尺。友谊第一。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  戴悦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文章写了一对儿时的朋友长大后相遇,谈论自己的生活、职业所流露出的下层人员对上级官员的奉承。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胖子和瘦子的形态,当文章写到胖子说出自己是三品文官时,刚刚还滔滔不绝,讲述自己事迹的瘦子,立即低声下气地做出奴隶状,原本还是儿时的伙伴,却随着官场势力而改变。这篇小说不仅描写的是俄国的官场现形记,而且也是当下社会存在的普遍状况。有的人为了攀龙附凤,尽显奴才之气,对上级官员低声下气,为的只是谋求一个好职位,这样腐败的官场难免会造成经济的落后。文章最后写道,瘦子像中国人那样呵呵直笑,不正是当时中国小人的丑态?看来中国人形象在外国人眼里并不是很好。这篇文章给我很大启发,做人要正直、刚正,不能攀高枝,要脚踏实地。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  王采青

 

今天,我们欣赏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文章主题很明确,一个胖子和瘦子是多年未见的中学好友,一次偶然相遇,他们两人很高兴,一开始聊得很开心,后来,当瘦子知道胖子是一个高官后,连忙表现出一副奉承的样子,这让胖子很讨厌。

文本讽刺了那些对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极力奉承的人,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长大后,一个做了大官,一个则对他百依百顺,态度十分谦卑,仿佛是上司与下司在开会,完全不像童年老友经过多年后的重逢。对我们来说,友情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不惧怕权威,对于上司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能装出一个百依百顺的样子,这样只会引起对方的讨厌。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  钱钟昊

 

欣赏完《胖子和瘦子》,我也想到了许多。事实的确如此,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残酷、可怕的社会里,真得能将一个人心灵扭曲,变得可怕。例如,有时候别人只是想单纯地做一件事,家里长辈却告诉我们要“精”一点。如今,“单纯”在大人口中却成了“傻帽”。这样的社会,似乎一只大狮子,能将人整个吞噬。

有的时候,由于环境、身份地位使原本之间无隔膜的两个人顿时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遥远的那头,使人无法相信,使人惊愕,使人感到悲哀。我只希望有些时候,不要总把别人想得太复杂,也不要顾虑太多,真正该思考的是他人的感受。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  戚华源

权势、地位、功勋……真得很重要吗?朋友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天,可以把秘密交给他的人。儿时与朋友的回忆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抹杀。相反,因为时代的变迁,回想起以前的趣事却觉得更加有趣。如果说长大以后因为某些社会利益要将儿时的无拘无束丢失,对于我们来说,那不是一个理由,那只是一个欺骗自己的谎言。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很怀念,那么对于以后的一切,他应该更怀念以前的单纯。更不可能因为权势、私利、地位去屈服于一切。怀念生活的人对朋友的态度一定不会改变,哪怕是一位农民与主席以前是同学,见了面,农民也不会过多的奉承。人与人应当真诚。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  杜欣培

 

《胖子和瘦子》讲述了胖子和廋子在车站相遇,他们本是中学同学,但当瘦子知道胖子已经当上了三品文官后,他的态度立马发生180度的大转弯。作者细致化的描写使人仿佛已经看到了瘦子的窘相。

《胖子和瘦子》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已经不足为奇,普通的人一看到有权有势的官就立马笑脸相迎,点头哈腰。对于这类人,有人给他们取了两个外号“哈巴狗”和“变色龙”,“哈巴狗”是说他们对当官的有求必应,拍别人马屁,“变色龙”是这些人善变,一面对着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颐指气使,鸡蛋里挑骨头,一面对着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阿谀奉承,活像一只讨主人欢喜的狗,这两种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人哑然失笑。

人是善变的,当今社会有许多像“瘦子”那样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的官场上没有了像瘦子那样人性扭曲的人,有的只是公平和正义。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 王金

 

今天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篇契诃夫写的《胖子和瘦子》。一听到这个题目,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篇体现“小人物善变性”的短篇小说。

文章中,细节描写很多,如“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等,这些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了文章中心。但本文也大量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瘦子一前一后动作和神态的区别,揭露出小人物的奴性心理和特征。契诃夫通过描写瘦子趋炎附势的小科员形象和神态的区别,影射了沙俄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但文章中最令我感触的一句还是:“瘦子握握他的三的手指头,一鞠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地笑着。契诃夫不写其他国家的人,而写像中国人一样,这有力证明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或许,我们不是那么阿谀诌媚,低三下四,但不少中国的职场官员都是像契诃夫所写的那样,没知道对方身份时,好得要命,什么礼节都没有;一旦知道对方的身份,如果官位比自己低,就会立马变得不和谐,对对方不尊敬,而如果官位比自己高,就会立马转变态度,变得卑躬屈膝,即使是以前亲密的好友也一样。外国人和他们接触多了,自然也会有契诃夫那种感觉。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作风问题,这还损坏了我们国家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希望今后,人们可以用最好的态度对待别人,争取让其他国家的人们对我们另眼相看。

——高邮市赞化学校八(2)班李菁菁

 

 

 

 
契诃夫·《胖子和瘦子》,读后感(参考用的!)
2009/10/24 20:58
今天,我读了契柯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读后不禁陷入了沉思.瘦子卑躬屈膝的可笑嘴脸,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一些丑恶现象.如今的官场何尝不是这样呢?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偶然邂逅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台上.由于两人是儿时的朋友,所以一见面就非常亲近,聊起了家常.当胖子说自己已是三品文官的时候,瘦子惊讶不已,马上换了一副低三下四的模样,胖子很讨厌这一套,就想和他告别.临分别时,瘦子还牵着胖子的三根手指,低声下气地向胖子道别.
读完这篇小说,我问自己: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能是这样吗?下属对待上司就得低三下四阿谀献媚吗?清廉的人对此十分讨厌,我也如此.然而这种丑恶现象自古至今都存在,屡见不鲜.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某地做官.一天,他到观里去拜仙,和观里道人聊天.由于苏轼当时没有穿官服,所以道士以为他只是一个小市民,便随便地说: “坐.”又对小道童说: “茶.”聊着聊着,道士觉得他不是凡夫俗子,于是说: “请坐,敬茶.”当苏轼说出自己的身份,道士大吃一惊,马上说: “请上坐,敬香茶.”苏轼走时,给他留了一副颇具讽刺意味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道士羞的满脸通红.
<<胖子和瘦子>>就是一篇具有这样讽刺意义的小说,可以称作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