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2018-04-17 14:41:14)分类: 学习笔记 |
学校发展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几次外出培训,我一直在思考: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让自己跟得上目前的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
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学生发展的促进着,更是教学发生过程的调控者和教学资源的研发者。教师不仅承担着课程的实践操作全过程,其自身的课程意识、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更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动力源。
从静安区教育研究院附属中学、闸北八中和向明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抓住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人格完备、专业与时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持续向前发展!
所以,我们要“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来做好珠河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工作!
一、
信息化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教育也在信息化的推进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理念引领,问题驱动,促使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理念、技术、方法,思考如何保证教育教学的应有 “效益”。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这个社会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否则,学生已经接受、浸润在“现代的技术”中,我们老师还保守着几年、几十年的积累,追求者 “理想”的教育。要让自己与时俱进,与学生发展同步,发展自己是关键!就像今天的隧道技术,盾构机已经广泛应用,你还在研究炸药的的爆破方法,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经验是我们从多次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多半是我们的亲身经历,也有从他人口身传来的。在我们前期的工作中,尤其是第一轮教学中,经验给我们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当我们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待于深化,有待上升到理论认识。克服恐惧、弥补不足、完善结构,进行新的尝试,产生和原来不同的教学实践,从中获取新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创造出对实践、学生和自我的新的意义,这样,我们才不断进步,不断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才能超越原来的桎梏,实现新超越和创新,达到螺旋上升的目的。
今天,信息化快速融入教育,教师的时代理念与信息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智慧教育。技术的沉浸;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迫使我们一定要跳出经验,走向智慧教学!
学会利用知识和经验做好教学决策,把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个思维链条,恰当运用技术优势,实现精准教学。把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个设计思路,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实用有效!
二、
学科知识体系是指一名教师经过专业学习后所拥有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结合方式。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必须清楚所教学科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掌握知识结构,心目中有一张与教学实际切合的、最合理的、最优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计划的培养学科思维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技能。
如果不能站在学科体系的高度去备好每一节课,就像没有计划和图纸建房屋,只能是盲目的累积建筑材料,没有相互关联的预设,最终的结果不知道,也许会倒掉。所以,不能站在学科体系的高度设计教案、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偶然、反思每一节课的得与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逐渐浇灭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无法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
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否则就不能有效的传递学科思想、原理、概念……也不能让学生理解课程的设计意图,更无从谈起教学的有效活动。学科体系的把握是我们教学的前提,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
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每一节课的积累、体悟、反思、改进、然后去再实践,我们才能从经验的积累到认识的提升,达到有目的理论践行和教学过程的新发现、新体悟,做到学科教学的不断沉淀。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学会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注意溶入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恰当的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进教学、积累学生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教学相长,完善教师的知识储备,掌握灵活点联知识点的方式;不断创设学习氛围,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梳理好每节课的内容、思路、联系。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恰当把握尊重、吸引、成就感的原则。注意“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的表达理论:语音标准、 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性,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热爱之情,每一节课都给学生注入不竭的求知动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静教院附中听完语文教师陈美的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真的让我这年已半百的人汗颜!已经五十六岁的人,把一节课上的让我们听课的久久回味!不谈她的问题切入,不谈她的背景迁移、人物迁移、境况迁移、主题迁移、思想感情迁移,单单是授课教师的个人表现就让我发自内心的钦佩。陈老师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总是把最美东西呈现给学生,他语文课的素质培养、能力拓展、知识迁移、体会感悟等达到甚至超出了课标的要求。真的是“年龄不是借口,有的是个人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让与会者不得不思考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升。思考教师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关注培养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在教学中应具备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这当中师德是素质的核心。专业性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是突出的三个方面。
五、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
这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教师教学反思的认识。它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通道,促使教师从模仿走向自立自创的捷径!
教师如果能够每日课后思考自己教学设计的思想、心理感受,对体验过的东西进行理解和描述,回看这节课的亮点和败笔,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进入了优化的教学状态,自己就走到了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轨道上来!促动教师形成两大能力:学会教学;学会学习。
从向明中学、静教院附中和闸北八中的教师成长看,教师坚持反思,就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自身成长发展的步伐也加快,更激发了教师自觉学习的冲动。“教然后而知困,则而奋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学会思路,学会态度;学会选择,学会改变,用心构建精细精致的课程!
人们常说;基础教育看江浙,教育前沿看上海!我们去上海学习什么?就是看几所学校、听几节课、听几名知名专家的讲座、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研讨、感受一下梦里江南的人文情怀…..
这不是我们培训的目的,上海是基础教育的前沿,教学改革做得扎实细致;上海学校的教师培训稳步进行而有质量。我们要带着对前沿的敏感性来参观每一所学校,感受每一节课与传统课相比的变化,体悟每位专家的观点--思想,拓展对全国教育发展态势的了解面,感知江南人文风俗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学生全时空的学习。从而改变我们的参照系,寻找个人教学、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带着新思想探索新出路,从“换道超车”学会“弯道超车”,以我们的新格局决定我们的新结局!同时也不要忘了:学习上海人“细思路,专心做”、“精心,精细,精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本真要躬行。善学者,以他人为鉴,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把梦想和目标刻在心上,把理想转化成行动的动力,这样的人生格局就会不一样,得到的人生结果也就不一样!为了我们的职业让社会、家长、学生点赞;为了每位教师都能呈现出应有的人生价值;为了珠河中学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同努力!